相送巴陵客,金门昨上书。
残春临驿路,归思逐江鱼。
乡国干戈后,文章涕泪余。
只应松菊在,犹足老樵渔。

【注释】

本:指代诗题,即《送行》诗。

相送巴陵客,金门昨上书。

巴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岳阳县南。

金门:宫名,在今福建泉州。南朝梁武帝建都于金陵(今南京),改称台城为金阙,以门禁之严称为“金门”。

上:进呈。

残春临驿路,归思逐江鱼。

残春:将尽的春天。

驿路:驿站的路。

归思:思念家乡的愁绪。

归思逐江鱼:诗人的思绪随着江中的鱼儿而游动。

乡国干戈后,文章涕泪余。

乡国:家乡国家,这里指战乱后的中原地区。

干戈:古代兵器。

后:战争结束后。

文章:文采、文章。

涕泪余:泪水还未干涸。

只应松菊在,犹足老樵渔。

只应:只有。

松菊:松树与菊花。常作为高节清雅的象征。

犹足:足够。

老樵渔:隐居山林打柴捕鱼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送别友人,次联写友人的遭遇,第三联抒写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和安慰,最后两句劝慰其勿以世俗为念,仍可归隐山林。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情意深切。

“相送巴陵客”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之意,并表明自己对朋友的关心之情。巴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岳阳县南。“相送”二字,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人物关系。“金门”二句,言及朋友的遭遇。金门:宫名,在今福建泉州。梁武帝曾建都于此,改称台城为金阙,以门禁之严称之为“金门”。上:进呈。“上书”二字,说明朋友因直言而被朝廷所不容,被贬到巴陵去了。作者对此表示惋惜。“残春临驿路”句,言及友人的归途。残春:将尽的春天。“驿路”二句,言及友人的遭遇。诗人的思绪随着江中的鱼儿而游动,这一句写友情深厚,依依不舍。“乡国干戈后”句,言及友人的遭遇以及自己的担忧。干戈:古代兵器。“后”字,暗示着战乱之后。“文章”二句,言及友人的遭遇以及自己的安慰。言及友人的文章未尽,而眼泪尚未流干,劝慰友人不必忧伤,仍有归隐的机会。“只应松菊在”句,言及友人的遭遇以及自己的鼓励。言及友人虽遭贬谪但仍有归隐之志,而自己可以作榜样。“犹足老樵渔”句,言及友人的遭遇以及自己的劝慰。说友人即使不能像自己一样隐居山林,但只要能够保持清高的品质,仍然可以做一个樵夫渔翁,过清贫的生活。

诗人并没有因为友人的失意而表现出什么悲伤情绪来,相反地他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对友人的同情,以及对友人前程的关注,显示出他对友人的真诚友情,同时也显示出他的高尚情操和豁达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