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县枕江流,秫田尚有秋。
柴桑人去后,烟柳不胜愁。
所性宁耽酒,无弦亦写忧。
高风何处挹,此路漾归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浔阳江边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彭泽:这是诗的题目,也是作者的郡望所在。彭泽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一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县。
僻县枕江流:这句诗描绘了彭泽县地处偏远,靠近长江的景象。”僻县”指的是不常被外人访问的县城,”枕江”则是指它坐落在江边,与江水为邻。
秫田尚有秋:这里的“秫”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通常用于酿酒。”尚有秋”意味着虽然时已至深秋,但稻田依然郁郁葱葱,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柴桑人去后:柴桑是孟浩然的故乡,这里指代他的家人或亲近的人离去后的空寂感。“人去后”暗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过往的留恋。
烟柳不胜愁:这句诗通过烟雾缭绕的柳树来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不胜愁”强调了这种忧愁的程度,仿佛连柳枝都承载着沉重的情绪。
所性宁耽酒:这里的“所性”指的是本性或者性格,”耽酒”则是指沉迷于饮酒。孟浩然在这里表示自己虽然个性中带有放纵的一面,但并不以此为耻,而是乐于享受。
无弦亦写忧:即使没有乐器伴奏,也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忧伤。这反映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从自然的声音中找到慰藉。
高风何处挹:这里的“高风”指的是高尚的品格或情操。”挹”在这里有汲取、领悟的意思。诗人在此处可能是在说,自己的高尚品质如何能从外界环境中汲取灵感。
此路漾归舟:最后一句,诗人用“漾”字来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同在诉说着回家的路一样。”归舟”则直接指向了回家的主题,表明无论何时何地,家总是心灵归宿的地方。
赏析:
孟浩然的《彭泽》一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田园风光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位隐逸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家乡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深度。孟浩然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更体现了他在面对人生低谷时,仍能保持一份宁静和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