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入修夜,流辉闇不扬。
万籁聋其山,烟雨生微茫。
章甫适遐域,行潜名未彰。
熊虎不受缚,龟鱼乐深藏。
随俗非所喜,渐磨良有方。
胡绳自纚纚,顑颔奚足伤。
昭质苟不亏,可以观四荒。
【注释】
青霞:指早晨的朝霞。入修夜:进入深幽宁静的夜晚。流辉:指阳光。闇不扬:指阳光昏暗,不能照耀。万籁:指大自然的一切声音。聋其山:使大山也感到寂静。烟雨生微茫:指细雨蒙蒙如烟雾,一片朦胧。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适:到,去。遐域:远方。行潜:指隐者。名未彰:名声没有显扬。熊虎不受缚:比喻像熊和虎一样不受拘束。龟鱼乐深藏:比喻像乌龟、鱼儿一样隐居生活。随俗非所喜,渐磨良有方:指随波逐流不是自己的意愿。胡绳自纚纚,顑颔奚足伤:意即“胡绳自纠纠,颔下无须何足忧”。昭质:指人的本性。苟:如果。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遁之士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赞赏与对隐遁生活的向往。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景象,后四句则赞颂了隐者高洁的品性。
首联“青霞入修夜,流辉闇不扬”描绘了山林之中,清晨初上的朝阳被云雾遮挡的景象。青霞映照在深幽静谧的夜空中,光辉暗淡,无法照亮整个世界。这里的“青霞”是指早晨的朝霞,“修夜”则是指深夜或清晨时分的夜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为下文的赞颂做好了铺垫。
颔联“万籁聋其山,烟雨生微茫”进一步展现了山林中的静谧之美。万籁俱寂,连自然界的声音都无法传入山林;细雨蒙蒙,使得整个山林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里的“聋其山”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之寂静无声,仿佛一切都被隔离在外;而“烟雨生微茫”则生动地描绘了雨水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林的景色,更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山林的静谧之美。
颈联“章甫适遐域,行潜名未彰”则转向赞颂了隐者的品质。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此处用来比喻隐者的身份和地位。他们远离世俗纷扰的角落,过着隐居的生活。然而即便如此,他们的名声却并不显赫,这既体现了隐者的谦逊,又反映了他们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隐者的生活状态,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
尾联“熊虎不受缚,龟鱼乐深藏”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的坚韧与自由。如同雄壮的熊和威武的虎不受世俗束缚一样,隐者也不受世俗的影响,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像乌龟和鱼儿一样,选择在深山老林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隐者的行为特点,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美景与隐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隐逸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性格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源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更源于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该诗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认同和支持。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如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对个性的自由发展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哲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个隐逸世界的静美与和谐。它不仅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古代士人精神追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