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山东登日观,峰头道士能狂痴。
天鸡一唱呼我起,岩峦远接扶桑枝。
金柱红盆耀溟渤,三山隐见浮蛟螭。
大地光明杳何极,梦魂往往亲重曦。
焉知落拓沧洲外,断蓬却逐西倾葵。
生死浮沉吁可怪,寸心炯炯无人知!
日入行
忆昔山东登日观,峰头道士能狂痴。
天鸡一唱呼我起,岩峦远接扶桑枝。
金柱红盆耀溟渤,三山隐见浮蛟螭。
大地光明杳何极,梦魂往往亲重曦。
焉知落拓沧洲外,断蓬却逐西倾葵。
生死浮沉吁可怪,寸心炯炯无人知!
注释
- 忆昔山东:回想过去在山东(今山东省)登上日观峰的情景。
- 峰头道士:指日观峰上修行的道士。
- 能狂痴:非常狂放、痴迷于某种事物。
- 天鸡一唱:古代传说中的报晓之鸡。
- 岩峦远接:山峰连绵,远处相接。
- 扶桑枝:古代神话中的一棵神树,象征东方。
- 金柱红盆:形容太阳如金色柱子般照耀,如同红色的盆子一样照亮海洋。
- 三山隐见:三座小山隐约可见。
- 浮蛟螭:水中游动的蛟龙和龟蛇。
- 杳何极:无边无际,难以达到尽头。
- 梦魂:梦中的灵魂或精神。
- 落拓:形容潦倒失意。
- 沧洲:大海。
- 断蓬:随风飘散的蓬草。
- 西倾葵:指西方倾斜的北斗七星。
- 生死浮沉:生命的兴衰和变化。
- 寸心:内心。
- 炯炯:明亮的样子。
- 无人知:没有人理解或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在山东日观峰的经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日出时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壮观的画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