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宁有涯,性灵不可夭。
适自理晨妆,遥见东方晓。
初风半吹竹,寂寂闻啼鸟。
地僻我亦闲,日对南山小。
杂诗
浮生宁有涯,性灵不可夭。
适自理晨妆,遥见东方晓。
初风半吹竹,寂寂闻啼鸟。
地僻我亦闲,日对南山小。
注释:
杂诗:即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称为绝句。
宁有:岂能,怎么能够。
性灵:指本性、灵性,这里指人的精神和气质。
夭:夭折,早死。
适理:符合道理。
晨妆:早晨的梳妆打扮。
东方晓:清晨的太阳出来了。
初风:初起的微风。
竹:竹子,这里泛指草木之类。
寂寂: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啼鸟:小鸟的叫声。
地僻:地处偏僻。
闲:安静、闲暇。
日对南山小:面对南山,太阳显得小了。这里的“对”是指面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以“浮生宁有涯,性灵不可夭。”开篇,表达出人生短暂且不可预知的感慨。这种感慨让人深思,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敬畏。接着,“适自理晨妆,遥见东方晓。”诗人描绘了自己早晨起床后,看到东方渐渐亮起来的情景。这种景象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初风半吹竹,寂寂闻啼鸟。”诗人描绘了初春时微风吹拂着竹林,鸟儿在枝头鸣叫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好。
“地僻我亦闲,日对南山小。”这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处偏僻的地方,可以享受安静的闲暇时光,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山景。这种悠闲的生活状态给人带来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