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阑几曲枕湖光,独立松阴一盖凉。
长日但闻钟磬响,四围全绕芰荷香。
不持戒偈心先净,更展《楞严》世已忘。
俯首风烟看下界,红尘扰扰限飞梁。
注释:
- 石阑几曲枕湖光:石栏杆弯弯曲曲地依傍在湖畔,湖水波光粼粼映照着它。石阑:石头做成的栏杆。几曲:弯弯曲曲。
- 独立松阴一盖凉:独自站在松树的阴凉下,感受到了一丝清凉。
- 长日但闻钟磬响:长时间只能听到钟声和磬声。长日:长时间的日子。
- 四围全绕芰荷香:四周都弥漫着莲叶荷花的清香。
- 不持戒偈心先净:即使不持戒,也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 更展《楞严》世已忘:《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这里表示读《楞严经》之后,世间的一切都已忘记了。
- 俯首风烟看下界:低头望着远方的风烟,看着人间的世界。
- 红尘扰扰限飞梁:红尘纷扰的世界,就像一座高架桥,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的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对于红尘纷扰世界的感慨。
首句“石阑几曲枕湖光,独立松阴一盖凉”。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石栏杆弯弯曲曲地依傍在湖畔,湖水波光粼粼映照着它。诗人独自站在松树的阴凉下,感受到了一丝清凉。这里的“石阑”和“湖光”构成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而“独立”则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又专注的状态。
次句“长日但闻钟磬响,四围全绕芰荷香。”诗人继续描绘了这个环境。尽管时间漫长,但只有钟磬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四周都是莲叶荷花的清香。这里的“长日”和“但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而“四围全绕”则形容了荷叶荷花的繁茂和香气的浓郁。
第三句“不持戒偈心先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学的理解。即使没有持戒,也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这里的“戒偈”可能是指佛教的戒律和教诲,“心先净”则表示心灵的纯净和清明。
第四句“更展《楞严》世已忘”,诗人进一步展开了自己的思想。读《楞严经》后,世间的一切都已忘记了。这里的“更展”可能是指再次展开或阅读《楞严经》,而“世已忘”则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遗忘。
第五句“俯首风烟看下界,红尘扰扰限飞梁。”诗人最后描述了他的视野。他低头望着远方的风烟,看着人间的世界。这里的“风烟”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气和烟雾,“红尘扰扰”则形容了人间的纷扰和喧嚣。而“限飞梁”则表示这些纷扰的世界就像一座高架桥,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对红尘纷扰世界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石阑”、“湖光”、“松阴”、“钟磬”、“芰荷”等,都与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