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来作答。“早岁曾携绿玉筇”,意思是年轻时曾带着翠绿的竹竿;“飙轮掖上最高峰”,指的是登上了泰山;“笠边海日三更白”中的“笠边”是山顶的意思,“海日三更白”,即指在凌晨三点左右看到山顶上的太阳,这里指天明时分,因为山高所以看日出要等到三更(即凌晨三点);“舄下齐烟九点浓”指的是山下的烟雾缭绕,浓密如烟,这里的“齐”是指齐州,即今山东省济南市。
第一首:“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
注释:年轻时曾带着翠绿的竹竿;登上了泰山。
赏析:作者在诗中回忆自己年轻时与友人一起登山的情景。诗人以“绿玉”比喻筇(一种手杖),表明当年登山时,杖是翠绿的,而人也是年轻气盛的。诗人以“飙轮”喻指泰山之高,表示自己攀登到最高处,也就是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
第二首:“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注释:头顶笠帽边上的海面映着月光,在凌晨三点的时候,月亮已经隐没在海中了;脚下的云雾弥漫着,好像有九朵浓烟一样。
赏析:诗人以“海日三更白”形容清晨时分的月色和晨曦。在凌晨三点,月儿已经躲进了海的深处,只有山顶的阳光还亮着。而此时,脚下的云雾也显得异常浓密,仿佛有九朵浓烟一样,让人感觉到了山的雄浑与壮美。
第三首:“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注释:在秋天的祭坛上吟诵诗句来应和老鹤,夜里从山沟里投文去惊动了山里的神龙。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老鹤和神龙都刻画成了会吟诵诗文的人,从而表现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第四首:“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
注释:现在来这泰山游玩,可惜没有带足够的钱物,只能在梦中绕着天门边的几棵松树徘徊不已。
赏析: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想要游览泰山的愿望。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他完成这个愿望,只能寄托在梦中。诗人用“梦绕天门第几松”来表达了自己对于登临泰山的渴望,以及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答案】
过泰山
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