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习殊方俗,何辞过海门。
吉凶占雀语,更鼓听鸠鸣。
铁树珊瑚细,金茎蛱蝶轻。
邮亭欣远眺,云脚画新晴。
何辞
渐习殊方俗,何辞过海门。
吉凶占雀语,更鼓听鸠鸣。
铁树珊瑚细,金茎蛱蝶轻。
邮亭欣远眺,云脚画新晴。
何辞
【译文】 文宣皇帝开创了辉煌的盛世,千年的教育流传如江河日月般永存; 有虞氏开创了繁荣的王朝,万世的统治像云彩一样延续,道德教化、礼仪、音乐、书籍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注释】 文宣:指北周武帝宇文邕,谥号文宣帝。 聿启:即“以启”,开启之意。 木铎:古代一种乐器,也泛指传教的人。 千秋:一千年。 教著:教导传播。 江河日月:比喻影响深远。 有虞肇开有宋:即“有虞肇启有宋”。肇,开始。有虞氏
【注释】 凤池:凤凰池,古代高级官员的官邸。 含梦:梦中含意。 德苑:指皇家园林。 刘协:东汉献帝名,建安元年封为中山王,建安十三年进爵为汉王。 “冈鸣”二句:冈上鸣凤,是凤凰在高岗上鸣叫;阿阁听和声,是凤凰在阿阁中听和谐之音。 【赏析】 这首诗写凤凰池书院联。 “池浴文禽,从罗含梦里飞来”,意思是说凤凰池书院就像是一个养着文鸟的水池
【释义】 春夜的灯火像繁星一样飘浮在北郭城上,早晨的云霞和朝景笼罩着西边的神灵。 【赏析】 皇甫墩楼联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首句以“灯火”二字领起,写元宵之夜的繁华景象。“灯”字下得贴切,既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又暗寓了诗人自己的心情。第二句“西神”,是指西王母。诗人把“神”字放在前头,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神”与“仙”是同义词。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注释】 解脱:摆脱烦恼束缚。拈花: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其意。 刚佛:即“金刚佛”。 证:证明。 因果:前生和后世的一切因与果。 仙霞:指佛教的仙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韩克均的妻子,表达了对她丈夫的祝福。首句写她丈夫的佛性,第二句写他的修行,第三句写他能够明晓佛理,并由此得到佛法的证明。最后两句写她的丈夫已经得到了佛法,并且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这首诗语言优美
【注释】 衣锦还乡:指富贵后衣锦还乡。保万民于安乐:保护人民过上安乐的生活。归国:指辞官归隐。百世之蒸尝:指祭祀活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钱武肃王祠联的意境,即衣锦还乡,保万民于安乐;上疏归国,启百世之蒸尝
噶玛兰北关 在噶玛兰北部的关口, 山头乱石金华羊,下饮大澥波茫茫。 蹴踏洪涛溅飞沫,紫澜迅激浮惊霜。 北关拔起通一线,訇然石扇森开张。 天开地辟绝人迹,胡烦设险劳堤防。 我皇德远暨日出,坐变斥卤为耕桑。 乃知天意早有在,阳施阴设成岩疆。 我来叱驭行过此,戍卒环列排藟枪。 关中沃野七千甲,南东其亩菜铺穰。 茆茨土舍鸡犬静,疑从上古窥洪荒。 鴂舌侏𠌯费重译,见人狂顾如惊獐。 地无可欲视听寂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推断,可能出自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之手。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埔里社 台东山势如连鳌,溟郣气大喷云涛。 包孕隐现不可测,突兀时露脽与尻。 长风一扫净寥廓,苍峭百摺屏风高。 恍移庐阜坠蛮徼,奇秀未可轻訾謷。 悬厓绝磴孰能傍,生番趫捷追猿猱。 平时杀戮代耕作,强弓毒矢争先操。 岂惟人迹不敢入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其一) 孙尔准 〔清代〕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 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 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蒙望里浮。 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注释与翻译 1. “谁来天上溯银流”:谁能够来到天空中追溯那些像银色水流一般流动的神秘事物?这里的“银流”可能是指宇宙间某种无形的、流动的能量或智慧,象征着超自然的启迪。 2.
【注释】 1.上滩:水急浪大。 2.下滩:水势平缓,容易过滩。 3.轑(chēn):踏。登阪:登上山崖。 4.箭脱弦:箭从弓上脱落。 5.啄(zhuó):用嘴咬、啄。 6.槛(jiàn):船底的横木。 7.泉觱(bì)沸:泉水奔腾翻滚。 8.骖騿(cān xiù):古代车旁两侧的马。骖、騿都是马,泛指马。 9.轻舟随涡转:轻快的水鸟跟着漩涡旋转。 10.翻疑袖有秦皇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滩声 泉声使人间,滩声使人忙。 去滩尚数里,弭棹停孤航。 温汾复贲迅,似抑旋更扬。 入夜响逾厉,拍枕惊雷硠。 无乃地轴回,噏嘘陷颓阳。 不然阴火然,呀呷扬沸汤。 忽疑奋厥武,勇士赴敌场。 前军突后队,轰轕争腾装。 又疑古志士,万言溢其吭。 一吐失先后,噂沓不可详。 听之不成寐,挑灯起彷徨。 平生事万端,一时集中肠。 并入滩声中,奔腾逐流光。 百年竟何成
诗句原文: 台阳杂咏 方法唐僧授,凝冰滤蔗浆。 输租连蔀屋,擅利走帆樯。 味压嵰山雪,光欺宋井霜。 缘知雩都县,何减木奴乡。 注释: 1. 《台阳杂咏》:这是一首清代诗人孙尔准创作的五言律诗。 2. 方法唐僧授:这里的“唐僧”可能指的是传授农业技术的人,而“授”则表示传授。 3. 凝冰滤蔗浆:通过过滤的方式将甘蔗汁凝结成冰,这是一种利用自然现象进行生产的方法。 4. 输租连蔀屋
《台阳杂咏》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译文、注释及赏析: 1. 佛髻波罗蜜: 佛髻是指佛教中的菩萨或高僧所戴的发髻,通常装饰有珠宝。波罗蜜意为“彼岸”,这里可能指的是达到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译文: 佛髻上镶嵌着珠宝,象征着达到彼岸的修行者。 注释: 佛髻(fojiao),佛教中高僧和菩萨的头饰,常用珠宝装饰。 2. 仙肤优钵昙: 仙人的皮肤通常被描述为光滑如玉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拱鼠曾名曲 - 描述一种名为"拱鼠"的动物,它曾被誉为“曲”的别称。这里的“拱鼠”可能指的是一种动物或植物,而“曲”可能是对其形态或特征的一种美称。 2. 蹲鸥藉作粮 - 描述用蹲在水边的鸥鸟作为食物来源。这里的“蹲鸥”可能指的是栖息在岸边的海鸥,而“藉作粮”意味着将它们用作食物。 3. 潮鱼惊海熟 - 描述潮间带的鱼类被潮水涨潮时的水位变化吓到,误以为是海水变深
【注释】来:来到;时令异:不同寻常的时节。问神功:探询神仙的本领。 三春:农历三月为春季;蝉鸣二月中,即指夏至前后。夏占帆鲎雨,即夏至前后有“伏旱”,南方地区多见。秋试纸鸢风,即秋季有秋风,北方地区多见。 叹息吾行远,真看地轴穷,即感叹自己离家乡太远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台阳杂咏”四字起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来作答。“早岁曾携绿玉筇”,意思是年轻时曾带着翠绿的竹竿;“飙轮掖上最高峰”,指的是登上了泰山;“笠边海日三更白”中的“笠边”是山顶的意思,“海日三更白”,即指在凌晨三点左右看到山顶上的太阳,这里指天明时分,因为山高所以看日出要等到三更(即凌晨三点);“舄下齐烟九点浓”指的是山下的烟雾缭绕,浓密如烟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其一) 孙尔准 〔清代〕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 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 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蒙望里浮。 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注释与翻译 1. “谁来天上溯银流”:谁能够来到天空中追溯那些像银色水流一般流动的神秘事物?这里的“银流”可能是指宇宙间某种无形的、流动的能量或智慧,象征着超自然的启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