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地容来往,秋天别业清。
倾壶耽一醉,好雨坐三更。
近水暮云入,新田晚稻平。
闲闲堪著赋,何事欲关情。
【注释】
过周肯卫东村:经过周肯卫的东村。肯卫,地名,故址在今河南许昌县南。过句意指来到周肯卫的东村庄。
僻地容来往:偏僻的地方能够容纳往来。僻,僻静;容,容纳;来往,往来。
秋天别业清:秋天的时候,别业显得格外清幽。别业,别宅。
倾壶耽一醉,好雨坐三更:把壶中的酒倾空了来沉醉一次。天正下着好雨,我就坐下来直到三更天。倾壶,倾倒酒壶;耽,沉溺;一醉,一醉方休(即尽情畅饮);好雨,良辰美景;坐三更,夜半。
近水暮云入,新田晚稻平:傍着水边傍晚的云雾飘进,新田里晚稻的禾苗长得十分整齐。近水,靠近水源处;暮云,傍晚的云气。
闲闲堪著赋,何事欲关情:这宁静的景色多么适合吟咏一首长篇赋诗啊,为何要如此牵挂呢?闲闲,闲暇的样子;堪,可以;著,写;何事,为什么;关情,牵挂。
【赏析】
《过周肯卫东村》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一个偏僻的村落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的愉悦心情。
首二句描绘了周肯卫东村僻静而又美丽的景象,为后文作铺垫。“僻地”二字,既表明了地点的偏僻,也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秋”字点明了时间,渲染了环境气氛。“别业”二字,则点明这是作者的别业,也是他喜爱和留恋的地方。“清”字,既表现了环境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热爱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倾壶”二字,不仅表现出了诗人饮酒的情景,而且使人想象到了他在酒中陶醉的情景:那是多么令人惬意啊!“好雨”二字,既是实写,又暗含了人的感受。雨打芭蕉的声音,使人联想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坐三更”三字,更是突出了时间的长久。
五、六两句进一步刻画环境,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近水”二字,不仅点明了地点,而且使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舒适与惬意。“暮云”,不仅点明了季节,而且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入”字用得极为巧妙,它不但形象地写出了暮云进入水边的动态,而且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那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新田”二字,不仅写出了稻田的特征,也暗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平”字则写出了晚稻生长茁壮、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闲闲”二字,既是实写自己的心情状态,又是虚写周围景物的特点:那是多么宁静啊!“堪”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的珍惜。“著赋”,不仅是说这首诗写得好,更是说这首诗值得一做。“何事欲关情”,表面上看似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关注这个景物,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也有对自己不能在此安享晚年的无奈与感慨。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苏轼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个字,但却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只有像诗人那样,才能真正地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