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木棉,轻暖胜齐纨。
慈母勤夜纺,孤镫悬阑干。
皑皑洁白华,照见冰雪肝。
线断使复续,车毁使复完。
车影似明月,一轮何团团。
月轮四更落,车轮仍盘桓。
线影如银河,九折回波澜。
波澜无已时,得成布一端。
裁布制儿衣,卖布供儿餐。
儿食日二簋,母食日一箪。
儿身著新袄,母身芦衣残。
时纺时课读,画荻呼儿看。
计偕儿北行,拜别具儒冠。
门外牵儿裾,十指尽成瘢。
不畏操作苦,翻畏关山难。
母心如飞毂,母手如转丸。
病亟床蓐冷,还虑儿身单。
命取车上线,缝衣寄长安。
衣线长在身,缝者骨已寒。
仿佛梦魂中,轧轧声未阑。
秋林听络纬,飞鸣犹悲酸。
酸风吹泪雨,此泪何时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织妇词》。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江南多木棉,轻暖胜齐纨。
江南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木棉树,其纤维制成的布料轻薄而温暖,甚至比齐国的丝织品还要好。慈母勤夜纺,孤灯悬阑干。
慈爱的母亲在夜晚辛勤地纺织,只有一盏孤灯在窗外摇曳。皑皑洁白华,照见冰雪肝。
白花花的棉花被照得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剔透,反映出了母亲那如同冰雪般纯洁的心。线断使复续,车毁使复完。
当线断了,母亲会重新接续;当车毁了,母亲会重新修补。车影似明月,一轮何团团。
车的影子好像明月一般圆,但为何又是圆又缺呢?这里表达了织妇生活的艰难与无常。月轮四更落,车轮仍盘桓。
月亮在四更天落下,车轮却在夜里不停地转动。线影如银河,九折回波澜。
织布时线影如同银河一般漫长,经过多次折叠后形成波澜壮阔的景象。波澜无已时,得成布一端。
织布的过程就像波涛汹涌的海面,没有尽头,最终只做成了一件衣服的边角。裁布制儿衣,卖布供儿餐。
为了制作儿子的衣服,母亲不得不卖掉自己亲手制作的布匹。儿食日二簋,母食日一箪。
儿子每天能吃两碗饭,而母亲每天只能吃一碗。儿身著新袄,母身芦衣残。
儿子穿着崭新的棉袄,而母亲却只有破旧的芦草衣服。时纺时课读,画荻呼儿看。
母亲边纺线边教儿子读书,有时还用芦苇做笔教儿子写字。计偕儿北行,拜别具儒冠。
为了给儿子准备行囊,母亲准备了读书用的竹简和儒家的经典书籍。门外牵儿裾,十指尽成瘢。
母亲在外面拉着儿子的手,手上布满了因劳作而留下的疤痕。不畏操作苦,翻畏关山难。
尽管工作辛苦,但是母亲不怕,她更害怕的是路途遥远且艰难的旅途。母心如飞毂,母手如转丸。
母亲的心像飞速旋转的车轮,母亲的手像转动的丸子。病亟床蓐冷,还虑儿身单。
母亲病情加重,躺在床上非常寒冷,仍然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家会很孤单。命取车上线,缝衣寄长安。
母亲命令将车子上好的布料取下来,用来为儿子缝制衣服,并寄给远在长安的儿子。衣线长在身,缝者骨已寒。
缝纫的针线上了身,连针线都感到冰凉刺骨。仿佛梦魂中,轧轧声未阑。
仿佛还在梦中,那些轧轧的缝纫声还没有停止。秋林听络纬,飞鸣犹悲酸。
秋天的树林里传来了纺织娘的叫声,声音凄厉而悲伤。酸风吹泪雨,此泪何时乾。
酸风带着泪水,吹动着雨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