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词坛客,山僧逸兴同。
地高晴翠合,林静妙香通。
登眺消尘虑,安闲步梵宫。
寸心持半偈,顿觉海天空。
【注释】
1.海会寺:位于今浙江天台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故居。
2.同人:指与作者一同来的人。
3.问讯词坛客:向词坛上的客人问候。
4.山僧逸兴同:山上的僧人也兴致相同。
5.地高晴翠合:山高地耸,晴天翠峰相合。
6.林静妙香通:树林幽深,香气四溢。
7.登眺:登上高处远望。
8.安闲步梵宫:安闲地行走在佛寺中。
9.寸心持半偈(jié):用寸心去持念半偈。
10.顿觉海天空:立刻觉得心胸开阔,如大海一般宽广。
【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途中经过海会寺与众人一起作赋的情景描写。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豁然开朗和超脱物外的人生境界。
【赏析】
首联:“问讯词坛客,山僧逸兴同。” 诗人首先向词坛上的朋友表示问候,然后与山上的僧人共同欣赏美景、畅谈诗意。这里的“词坛”指的是诗词创作领域,而“山僧”则是指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人。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切关系,又展现了他们共同追求文学艺术的美好愿望。
颔联:“地高晴翠合,林静妙香通。” 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时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地高”意味着诗人所处的位置较高,能够俯瞰周围景物;而“晴翠合”则形容阳光照耀下的青山翠绿一片,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同时,“林静妙香通”则描绘了树林深处传来的淡淡香气,使得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颈联:“登眺消尘虑,安闲步梵宫。” 诗人登上高处远望,心中的尘埃也随之消散。同时,他漫步于佛寺之中,感受到了宁静与安详。这里的“消尘虑”指的是摆脱世俗纷扰,使心灵得到净化;而“安闲步梵宫”则体现了诗人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更透露出他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尾联:“寸心持半偈,顿觉海天空。” 最后,诗人用寸心去持念半偈,瞬间感到心胸开阔如海洋般宽广。这里的“寸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半偈”则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需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和智慧。通过这一联的表达,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了佛教教义之中,实现了自我修养与提升的目的。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共赏美景、畅谈诗词的情景,展示了他们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爱的热爱。同时,通过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