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
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
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
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
【注释】:
劝农归路经海会寺与诸同人分赋:劝农归,是唐玄宗时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提倡农业,关心农民生活的事迹,此诗为赞美之作。
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在雨过天晴之后,我劝农耕完了庄稼,就去寻找古刹了。
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寺庙里的钟声随风飘荡着,和尚们从香台上走了出来。
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寺院里用竹子做的屋檐上插满了佛前供奉的鲜花。
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在禅房的旁边题字作画,小憩于山间云雾缭绕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教名胜古刹海会寺风景的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海会寺周围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交代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原因。在下雨之后,劝农完毕,诗人便返回到了他曾经游览过的海会寺。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题,同时也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则是对海会寺的具体描写。这里,诗人通过钟声和僧侣的动态,展现了海会寺宁静祥和的氛围。而“香台”一词,则更是点出了寺庙中僧人修行的重要场所。
“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这两句诗则是对海会寺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描绘寺庙中刺竹排檐、优昙花开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
最后两句“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则是对诗人自己在海会寺中的所见所感的具体描述。诗人在这里选择了“禅榻畔”和“水云隈”两个地点作为自己的停留地,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