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地三弓结构新,泼云锄月亦经纶。
待将药石康时变,权为溪山作主人。
近水浑忘三伏暑,看梅闲醉一壶春。
此中已与红尘隔,安事桃源复问津。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游览山庄时,被其景色和环境所感动而创作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柘地三弓结构新,泼云锄月亦经纶。
- 注释:柘地,指柘树生长的地方。三弓,形容柘树的形状像伞一样。新,意为更新、新颖。泼云锄月,形容柘树生长茂盛的样子。经纶,指治理国家、治理天下。
-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柘树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待将药石康时变,权为溪山作主人。
- 注释:药石,比喻治国的方法和手段。康时,指的是国家安定繁荣的时刻。变,指改变现状、改革弊政。权为溪山作主人,表示暂时放下政务,享受自然之美。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国家安定繁荣的时候,能够暂时放下政务,去欣赏自然之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一些担忧和期望。
- 近水浑忘三伏暑,看梅闲醉一壶春。
- 注释:近水,指靠近水源的地方。浑忘,意为完全忘记了。三伏暑,指的是炎热的夏季。看梅闲醉一壶春,表示在闲暇之余欣赏梅花,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接近水源的美景中忘却了夏日的炎热,与梅花相伴,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 此中已与红尘隔,安事桃源复问津。
- 注释:此中,指这里(即此处)的环境。已与红尘隔,意为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嘈杂。安事,意为何必关心。桃源,指传说中的理想境界。复问津,意为再次寻求指引。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可以安心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无需再关心世俗之事。这种境界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