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证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 译文:听着饭钟的声音如同在打鼓,忘记了岁月的流转;长久地住在深山之中,山上的雪积得满满的。
- 注释:饭钟声(吃饭的时间)和粥鼓声,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忘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无感,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久住深山”说明诗人隐居生活的状态。“雪满颠”形容山上的雪覆盖了山顶,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受。
-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 译文:坐在弥勒佛像的半身像上,悠然自得地进入禅定状态;手中拿着一串念珠,悠闲地谈论着佛法。
- 注释:弥勒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慈悲为怀的菩萨形象;“半龛”意味着佛像只有一半被供奉。通过这种形式的象征来传达一种修行或者静谧的生活态度。“牟尼”(即摩尼珠),是佛教中的法器,通常用来念诵佛经或进行冥想。“懒谈禅”描绘出一幅僧人在打坐时轻松自在的样子,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对比。
-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证缘。
- 译文:坐在蒲团上,最终修成了佛道;用芋头烧火留下的余烬,可以用来验证人生的缘分。
- 注释:“蒲团”是僧侣常用的坐具,象征着修行者的生活简朴而清净。“蒲团坐破”暗示了修行人长时间坐着打坐,身体疲劳甚至坐破了蒲团。“终成佛”表明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和修炼,终于达到了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成佛。“芋火煨残”利用食物残渣作为修行的证明,体现了一种随缘和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 译文:夕阳斜照,我搔着头徒然地徘徊;怎能让微妙的道理落入言语之中?
- 注释:诗人面对斜阳,表现出内心的困惑和无奈。“搔首”是一种自我解嘲的举止,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力感。“徙倚”描述的是诗人无所事事、犹豫不决的状态。“肯教妙谛落言诠”意味着诗人认为真正的道理不应该仅仅通过言语来解释和传授,而是应该通过体验和领悟来达到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佛教元素,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隐逸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越物欲、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情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使人深思。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修行的重视,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