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如钩映草亭,空阶露滴竹稍青。
风吹萤火明还灭,飞向檐前入画棂。
【注释】仓:粮仓。
夜坐:晚上坐在草亭里。
空阶:台阶。
竹稍青:指竹叶的绿色。
檐前:房檐下。
画棂:雕刻成花鸟等图案的窗格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的一个夜晚,于粮仓中静坐时触景生情而作。首句写月光如钩映照草亭;二句写露水打湿阶沿竹叶,闪烁着青光;三句写萤火虫飞舞,其影忽明忽灭;四句写萤火虫飞至檐前并飞入雕花窗格中。全诗以月色、露气、萤火、檐前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夜图。
新月如钩映草亭,空阶露滴竹稍青。
风吹萤火明还灭,飞向檐前入画棂。
【注释】仓:粮仓。
夜坐:晚上坐在草亭里。
空阶:台阶。
竹稍青:指竹叶的绿色。
檐前:房檐下。
画棂:雕刻成花鸟等图案的窗格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的一个夜晚,于粮仓中静坐时触景生情而作。首句写月光如钩映照草亭;二句写露水打湿阶沿竹叶,闪烁着青光;三句写萤火虫飞舞,其影忽明忽灭;四句写萤火虫飞至檐前并飞入雕花窗格中。全诗以月色、露气、萤火、檐前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夜图。
《兰阳八景诗》是一首描绘兰城美景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兰城的山水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接下来,将逐一展开分析这首诗: 1. 兰城锁钥扼山腰:诗句中的“兰城”指的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或要塞,它像一把钥匙一样控制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扼守着山腰。这里的“锁钥”意味着关键和控制作用,暗示这个地点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2. 雪浪飞腾响怒潮:描述了兰城附近的自然景观,雪花般洁白的浪花在翻滚
以下是兰阳八景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碛石重重到处匀: - 碛石:指的是沙漠或戈壁中的石头。 - 重重:形容数量多且密集。 - 均匀:没有凹凸不平,指表面平整。 - 赏析:描述了广阔的沙漠地带上,石头分布得非常均匀,给人一种平坦无瑕的感觉。 2. 青山四壁少居邻: - 青山:绿色的山。 - 四壁:四周的墙壁。 - 少:形容词,表示数量不多或者很少。 - 赏析
诗句如下: 石港深深口乍开,渔歌鼓棹任徘徊。 注释:石港是地名,深口乍开形容石港的入口刚刚打开,渔歌是渔民唱歌的声音,鼓棹是划桨的意思。 那知一夕南风急,无数春帆带雨来。 译文:那知道一夜之间南风突然变急,无数的春天的帆船带着雨水来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兰阳八景之一的“石港”的诗。首句“石港深深口乍开”,通过描写石港的入口刚刚打开,形象地描绘了石港的宁静和神秘。次句“渔歌鼓棹任徘徊”
《兰阳八景诗》 层层石磴绕青云,绿树浓阴路不分。 半面斜阳还返照,晴烟一缕碧氤氲。 注释解读: - 层层石磴绕青云:形容山路盘旋上升,沿途风景如画。 - 绿树浓阴路不分:描述树木茂盛,遮天蔽日,使得道路变得模糊不清。 - 半面斜阳还返照:指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间,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 晴烟一缕碧氤氲:描绘清晨或傍晚时,薄雾缭绕,天空呈现出淡淡的蓝色。 赏析:
兰阳八景诗 赏析自然美景,感悟人生哲理 1. 晓峰高出半天横 - 描述清晨时分,山峰如巨人般挺拔,高入云端,直插云霄。这种壮丽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仙境之中。 2. 环抱沧波似镜明 - 描绘了一幅水天一色的壮观画面。清澈碧蓝的湖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蓝天白云。这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意境让人心生敬畏和向往。 3. 一叶孤帆山下过 -
注释:澳水回旋地角东,山光日色照曈昽。 蜃楼海市何人见,遥在澹烟疏雨中。 译文:澳水中的水波回旋向东,山色和日光照耀着朦胧的天空。 海市蜃楼和海市蜃楼在哪里能看到,远远地在淡烟和细雨中。 赏析:诗中描绘了兰阳八景之一——澳水回旋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人以“澳水回旋”为引子,描述了“地角东”的地理特征,以及“山光日色照曈昽”的壮丽景色。接着,诗人又用“蜃楼海市”来比喻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 兰阳:地名,今属安徽省。 八景:指“兰阳八景”。 清湍:清澈的急流。 汤围:温泉。 天工:天然,自然形成。 炉火:炼丹炉的火焰。 把住:把握,掌握。 惊寒:使身体受寒。 【赏析】 这首诗写温泉景色。首句描写温泉水从高处泻下,如半清激流。次句点明温泉的奇异之处,是汤围水异香。第三句说这是否天工炉火后,浴盆把住不惊寒。 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写出了泉水的特点。前两句先写泉水泻出之态
【注释】 ①兰城:即福州。兰,指兰亭,晋王右军(羲之)与谢安、孙统等41人在兰亭修臠,作《兰亭集序》。 ②海涛声:形容雨声如海浪声。 ③逆旅情:指旅途中因天气恶劣而感到的愁苦之情。 【赏析】 《兰城久雨》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福州时,连续几天阴雨绵绵,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句“终日阴风雨不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持续多日连绵不断的阴雨天的不满和无奈
【注释】: 1.银箭微攒雪作花:银箭,指月亮。雪作花,比喻月光如雪般洁白。 2.袭人香气透窗纱:袭人,即袭人姑娘,这里的“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 3.夜深明月来相照:夜深了,月亮出来照耀大地。 4.一伞高擎玉吐华:用伞比喻梅花,玉吐华,形容梅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首句“银箭微攒雪作花”,以银箭为喻,将月光比作银色的箭矢
【注释】 兰阳:地名,今属浙江。八景:指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和“南屏晚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了杭州西湖后有感而发写的一首写景诗。前两句以青翠的山峰为背景,描写了山间碧流映照青峰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第三句用比喻的手法,将山光比作明亮的镜子,让人感到十分明亮
【诗句释义】: 1. 竹声萧飒雨声催,惊破幽人午梦回。 注释:竹子发出声音,萧瑟的声音;雨声急促,催促得紧。 2. 拂袖香风木樨放,映窗金色菊花开。 注释:袖子被风吹拂,桂花散发出香气;窗户映衬着金色的菊花开放。 3. 海天已滞三秋后,乡信难逢一雁来。 注释:海上和天空都已经是秋天的景象了,已经过了三个季节;家乡的信很难收到,一只大雁飞来了也没有消息。 4. 渺渺予怀添旅闷,兰舟何日渡阳台。
译文: 兰花城中的元宵节,各种水果层层摆上宴席。纸钱烧处起云烟,整个城市都被香气包围。满城的香烛人依户,一路上歌声飘荡在夜空。明灭灯光随水转,辉煌火炬绕街旋。鬼魂争抢食物,争相跳向高台想要夺先。 注释: - 兰城:指洛阳,古代的一座城市名。 - 殽果:指的是各种水果。 - 此筵:指宴会。 - 纸钱焚处:指人们焚烧纸钱的地方。 - 云烟:指焚烧纸钱后产生的烟雾。 - 满城:整个城市。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1. 海涛 - 缘何: 为什么 - 海啸: 大浪 - 满兰城: 波涛汹涌到整个兰城市 - 山雨欲来先作声: 山中的云雾和雷声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暴雨 2. 山雨欲来先作声 - 山雨: 山中的云层开始聚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 欲来先作声: 暴风雨之前,空气中已经充满了即将来临的气息 3. 雪涌港门龙作吼 - 雪涌:
【注释】 ①兰城:即福州。兰,指兰亭,晋王右军(羲之)与谢安、孙统等41人在兰亭修臠,作《兰亭集序》。 ②海涛声:形容雨声如海浪声。 ③逆旅情:指旅途中因天气恶劣而感到的愁苦之情。 【赏析】 《兰城久雨》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福州时,连续几天阴雨绵绵,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句“终日阴风雨不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持续多日连绵不断的阴雨天的不满和无奈
【注释】 木樨:木犀,桂花。绿叶层枝与桂同:指桂花的枝叶繁茂。 天香散:指桂花的香气弥漫满院。不待秋清八月中:指不用等到秋天八月桂花盛开时。 【译文】 桂花的枝叶茂盛与桂花相似,开花时花蕾柔软怕风吹。 每年满院飘散着桂花香,不需要等到秋天八月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桂花的枝叶和桂花一样茂盛,开时花蕾柔软,怕风摇动,颔联写它每年满院飘香,无须等待秋天八月桂花盛开时。尾联是反用典故
注释: 久滞兰城:久留在这里。 厌海滨:厌倦了海边。 阴云不见日:因为阴云,所以看不到阳光。 为因种菊情偏恋:因为喜欢菊花,所以对种植它产生了感情。 冒雨初开送主人:冒着雨将菊花送给主人。 赏析:《别菊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写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种菊送人的佳作。首句以“别”字领起,表明离别之意。二句写景,描写了诗人久留兰城、厌倦海滨的情景。三句写人,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