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间居。
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
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
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
多恐疾良已,此念又复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写的。诗的开头两句“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间居”,写自己近来生病在家休息。“迩来”二字,说明诗人生病的时间不短,而“微疾”则表明病情并不严重,所以能得以在家静养。“遂得身间居”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他因病得以闲适地呆在家里,感到无比惬意。
中间四句,“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描写诗人在家中闲居时的生活。他靠在桌边沉思冥想,又拿起了书本;夜深人静了,却睡不着觉,因为明亮的月亮照着庭院的角落。这里,诗人用白描手法把一个闲居读书人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最后两句“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则是写诗人在闲居读书时的心境。诗人忽然觉得所有的忧虑都消失了,眼前的一切景象变得模糊不清,好像看见了虚空中的大道。“太虚”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仿佛有形体,却又似乎没有形体。你如果看得清楚明白,它也就失去了它的本性;如果你看得不清楚明白,它就存在于你的心中。”诗人在这里用它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译文】
近来我生了小病,就得以悠闲自在地住在家里。
靠在桌边沉思冥想,并且又亲自拿起了书籍。
到了夜晚,我睡不着觉,明亮的月光照着庭院的角落。
渐渐地觉得一切忧虑都消失了,眼前的景象也变得模糊不清。
常常看见虚空中的大道。
多担心我的病已经好了,这种念头又重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