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依水多修竹,琤琤响戛琅玕玉。
此君一日不可无,令人相对捐尘俗。
犹忆春初过学圃,参差竞长纤如琢。
龙孙脱颖势于霄,森森日上林书屋。
我今避暑来林间,清光疑入湘江曲。
淡烟漠漠滴空翠,细雨涓涓飘嫩绿。
主人不异太守贤,渭川千亩新篁足。
何当移赠两三竿,终朝坐我筼筜谷。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宋朝的一位文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竹子的人。
第一句“名园依水多修竹,琤琤响戛琅玕玉”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名园旁,有许多修长的竹子,它们发出清脆的声音,好像在敲击着玉石。这两句诗描绘了竹林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此君一日不可无,令人相对捐尘俗”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他认为竹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让人远离尘世的烦恼。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犹忆春初过学圃,参差竞长纤如琢”回忆了诗人春天时去过学圃的经历。那时,各种竹子争相生长,它们的形态纤细如同精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四句“龙孙脱颖势于霄,森森日上林书屋”继续描绘了竹子的生长情况。这里的“龙孙脱颖”是指竹子的嫩芽破土而出,犹如龙儿挣脱束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森森日上林书屋”则形容了竹子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茂盛,仿佛是林中的一座座书屋一般。这句诗描绘了竹子的坚韧和旺盛。
第五句“我今避暑来林间,清光疑入湘江曲”则表达了诗人来到林间避暑的情景。这时,清新的光芒似乎来自湘江,为整个山林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句诗描绘了夏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第六句“淡烟漠漠滴空翠,细雨涓涓飘嫩绿”进一步描绘了夏天的气息。这里,淡烟袅袅升起,像是绿色的液体滴落在天空中,而细雨轻轻洒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嫩绿色的纱巾。这句诗展现了夏日雨景的美丽。
最后两句“主人不异太守贤,渭川千亩新篁足”则赞美了主人对于竹子的爱护和珍视。他们就像一位贤明的太守一样,拥有一片千亩的新竹林地,这些竹子都是他们精心呵护的结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敬意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他一样珍惜并保护好这片绿色的家园。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同时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