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深竹里,拄杖乱峰头。
怪石一千尺,苍烟四面流。
苍幢飘素影,木叶响寒秋。
愿借维摩榻,谈经坐小楼。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披云深竹里,拄杖乱峰头。(注释:披着云雾深处的竹子,拄着拐杖在乱石峰头。)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深山秋景图。诗人站在竹林之中,头顶云雾缭绕,脚下是乱石峰头。这里的“披云”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深竹里”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幽深的竹林之中。而“拄杖”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乱石峰头的艰辛。这里的“乱石峰头”指的是山峰险峻、岩石错落有致的地方。诗人在这里驻足,可能是因为他被这壮丽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想要仔细品味。
怪石一千尺,苍烟四面流。(注释:奇特的石头高达一千尺,四周弥漫着苍老而朦胧的烟雾。)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山景。这里的“怪石一千尺”形象地描绘了高大、奇特的石头,给人以震撼感。而“苍烟四布流”则形容周围弥漫着苍老、朦胧的烟雾,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里运用了“一千尺”和“四布流”这两个词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苍幢飘素影,木叶响寒秋。(注释:苍劲的树冠摇曳着白色的影子,木叶在寒风中沙沙作响。)
第三句继续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色。这里的“苍幢”形象地描绘了苍劲的树冠,给人一种坚韧、挺拔的感觉。而“素影”则形容树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白色影子,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木叶响寒秋”则描绘了木叶在寒风中的摇曳声,以及它们在寒冷季节中发出的沙沙声,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
愿借维摩榻,谈经坐小楼。(注释:我希望能借用维摩诘的床榻,坐在小楼上与你们一起谈论佛法。)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期待和向往。这里的“维摩诘”是指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维摩诘,他的床榻被视为清净、高雅的象征。而“小楼”则代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非常适合进行深入交流。因此,诗人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佛法,共同提升境界。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表达了对友情和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