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烧青林,海风吹欲暮。
溪云不得来,雨声隔烟树。
【释义】
夏天傍晚雷声大作,闪电照亮青翠的树林,暴雨即将来临,海风带着雨意吹来。
云彩无法飘进溪边来躲避,只能隔着烟雾中的树木等待。
【赏析】
夏夕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夏夕景象,描写夏日傍晚雷电交加、风雨欲至的情景,抒发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之感。
第一句“雷火烧青林”,描绘了雷电交加的景象。这里的“雷火”是指雷声和电光交织在一起,仿佛烈火燃烧一般。这种景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壮丽的自然景观,如《滕王阁序》中的“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苍龙入夜云”。而“青林”则指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雷火烧青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海风吹欲暮”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海风的呼啸。这里的“海风”是指大海吹来的风,它带着咸味和清凉的气息。当雷声隆隆、闪电划破天际时,海风也随之而来。而“欲暮”则是指黄昏即将到来的时刻。在这里,“海风吹欲暮”既表现了大自然的时间流逝感,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第三句“溪云不得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来临前的宁静氛围。这里的“溪云”是指溪边的云雾,它们飘浮在水面上,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然而,这些云雾并没有飘进溪边来,而是停留在岸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最后一句“雨声隔烟树”,是对前两句景象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雨声”是指雨滴落下的声音,而“隔烟树”则是指雨声透过薄雾传来,使远处的树木显得朦胧而美丽。在这里,“雨声隔烟树”既表现了夜晚雨景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欣赏着这美好的景色。
整首诗以“雷火烧青林”、“海风吹欲暮”为开头,通过描绘夏日傍晚雷电交加、风雨欲至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