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钤山堂
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注释:
- 钤山堂:指位于袁江边的钤山区的一座山堂,因而得名。
- 倚:靠近。
- 袁江:指袁河,流经钤山区的一条河流。
- 青峰:指铃山附近的青山。
- 碧潺湲(chányuán):形容水清澈、流动的声音。
- 韩孟:唐代诗人韩愈和孟郊的合称,这里代指文人雅士。
- 联吟:指两人共同吟诗作对。
- 小吏:指作者自己。庐江: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 孔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类,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对某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后学:指作者自己。洒山川:指抒发情感、挥洒笔墨于山水之间。
- 世间:指世上的人。
- 岑寂:指孤独、寂静。
- 书窗:泛指书房、书房中的窗户。
- 藏修者:指隐居修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钤山堂的景色和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首句“堂倚袁江麓势偏”,描绘了钤山堂的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暗示了一种远离尘世的氛围。次句“青峰俯愧碧潺湲”,则进一步描绘了钤山堂附近的青山和清澈的水流,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分别赞美了文人雅士的才华和庐江乐府的传唱。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去,也不想被世俗所困,而是想要借助后学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于山水之间。
最后两句,“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他坚信在世间还有很多像他一样隐居修行的人,而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坚守,也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执着。
整首诗以钤山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