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刚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全诗的意象,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等。 “登岱”是题目。登泰山,为诗人所向往,而登泰山的过程,又是充满艰辛的,诗人在《望岳》中曾写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可见登泰山之艰难。诗人登泰山之艰难,正体现了诗人对仕途艰难坎坷的感慨,所以本诗第一句写登泰山之艰难。“兼旬洁蠲始夙兴”
诗句 1. 鱼子笺纸追零陵:用鱼子笺纸书写,追忆零陵的旧游。 2. 墨禅输此有发僧:将墨禅输给了一位头发稀疏的僧人。 3. 石郎戎州观落笔:在戎州的石郎观中观看落笔。 4. 张通何似李展能:问张通如何像李展那样擅长书法。 5. 歌罗驿舍一觉梦:在歌罗驿舍中做了一个梦。 6. 《竹枝》三叠鹃啼应:《竹枝》三叠声中,仿佛杜鹃啼叫应和着。 7. 摩围峰下寂无物:摩围峰下寂静无人。 8.
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 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 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 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 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
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 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 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 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为宋代的陈傅良,他在南昌学宫学习时,对学宫收藏的汉石经进行了摹刻研究。 诗的第一句“凤皇一羽麟一角”
【注释】 登岱:登上泰山。 大块文章视人领,游圣门者谁能胜:泰山是大自然的一篇大文章,游览泰山的人谁能胜过? 【赏析】 “大块文章”指泰山,“游圣门者谁能胜”是指游览了泰山的人谁能称得上是圣明的人呢?这两句是说,泰山是大自然的大文章。作者在诗的开头用设问句式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引出下文。 下面写游人登山观景的感受与体会:“云生结海楼,日出照金阙”,描绘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小沧浪作诗的愉快经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二句:“二年四序周,风雪月晨夕。”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经过两年的时间,经历了四季的变换。 - “风雪月晨夕”指的是风、雪、月、晨和夕,都是自然景象。 - 注释中提到“风雪月晨夕”是为了描绘时间的流逝和四季的变化。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时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句
这首诗是关于礼烈亲王克勒马图的诗歌,通过描绘克勒马图的英勇事迹和形象,表达了对其英勇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诗中开篇即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天东日出,大海红,五色云挂扶桑弓,这些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也烘托出了克勒马图英勇的形象。 诗人通过对乐府的描写,展现了克勒马图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乐府歌迣万里,天马真见来从东,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克勒马图的英勇,也表达了对乐府歌曲的喜爱。
【注释】 《同诸友小沧浪作》其一:种菱占半郭,与人阅三庚。去年亦兹日,惓言镜槛凭。微我二三子,孰偕鸥鹭盟。襟摇半峰影,桨划疏蒲声。北来风云思,南话江湖并。中通莲气味,静喻山性情。岂必蹇处士,始题海右亭。尽得七桥势,以挈千厓青。 【译文】 我种的荷花占半座城郭,人与花共度过三个春秋。去年此时也是这日子,倚栏而望,依依不舍。没有我这样的朋友二三,哪有鸥鸟和鱼鹰结下的情谊?衣襟飘动着半峰的影子
释义:在黄龙山中,领悟到书法三昧。在瀑布飞泻的银河下,凭窗而思。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作者通过“悟”与“凭”两个动作,表现了一种静观自然、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一句写“悟”,即领悟。黄文节,字元济,号龙山,江西吉安人。他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草。“草书太白忆旧游”,指他回忆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太白忆旧游”中的“太白”,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忆旧游”
这首诗是清朝礼烈亲王克勒马图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纸上熊熊气起立,俄顷蹴踏凌千峰。 释义:纸上的文字仿佛有生命,瞬间升腾起来,犹如山峰一般屹立不倒。 2. 国家得天厚元气,人物笃起天所钟。 释义:国家的繁荣昌盛得益于自然的恩赐,人才辈出,如同天地之间的钟声一样,命中注定要发光发热。 3. 宗亲有王峙桢干,王有神骏留奇踪。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