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刚
【注音】: 青玉峡(qīngyù xiá) 双厓(duō é) 层青(céng qīng) 怒雷(nù léi) 蹴起(cù qǐ) 万壑(wàn hè) 银潢(yín huáng) 崔嵬(cú niē) 亭午(tíng wǔ) 珠帘(zhū lián) 云根(yún gēn) 巨鳌(jù áo) 神龙颏(shén lóng kē) 珠帘不可见(zhuzhú bù jiànk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首联:南康府城的西门敞开,星湾北岸的群山环抱,沙洲面朝郡城。 颔联:十多天来,天空一直被浓霾所笼罩,晨起时阳光明媚,景色豁然一新。 颈联:雨后晴空万里,山野空旷,山色青翠鲜艳。我与匡庐山君,始以真实面貌相见。 尾联:庐山云雾缭绕,像兜罗棉挂在半山腰,像玉帘垂挂在空中一条线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以下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谢公高斋登望处,千年远岫开秋曙。” 注释:谢公,指谢安,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高斋,指高高的书房。登望处,指登高远眺的地方。千年,形容时间久远。远岫,指远处的山峦。开秋曙,指秋天的早晨,曙光初现。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谢安登上高处远眺的情景,以及那遥远的山峦在秋天的早晨开始出现的景象
果亭运使所藏李龙眠五百应真图卷,我既为书淮海图记,而缀以诗。 这首诗是苏轼为一幅名为《五百应真图》的作品所写的序言,用以说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注释】: 1. 画:绘画。 2. 龙眠:指宋代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3. 五百应真:这是一幅描绘佛教中五百罗汉的画集。 4. 矛:笔名或别称。 5. 法能笔:指用笔的技巧。 6. 心游马事
这首诗是关于《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成的。诗中描绘了文渊阁的壮观,以及皇帝与臣子们共同参与这一伟大工程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贮于文渊阁 (四库:指清朝皇家图书馆的总称。) 2. 臣以校理与观陈设敬歌以纪 (臣:指作者自己。校理:负责审核典籍的工作。) 3.
刘松年是中国南宋著名的画家,以其精细的绘画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描绘而闻名。他的画作以山水、人物和花鸟为主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暗门风雨作团扇,淡色江山开半面。 注释:在昏暗的门内,风雨交加如同团扇挥动,淡色的江山半展。 2. 思翁一见认范宽,不敢评量同画院。 注释:看到这幅画后,我立即认出了范宽的风格,不敢妄自评价,只是赞叹于画院中的技艺。 3.
这首诗是颜真卿的《铜鼓歌》。 译文: 在铜鼓上刻写的文字是高凉神祠,而溪水在半夜里随着云雷的声音。 壶芦笙和竹笛一起演奏,节庆时的歌曲清洗庙宇,这是苏轼的词。 过去经过这里的人反复检查,手触摸星宿,看到星星点点,十分清晰。 竹垞朱老曾经把铜鼓拓下来,有四金六鼓辨别礼仪。 又听说渔洋山人有手记,相传款识如鼎彝。 文曰伏波将军铸造这个铜鼓,马援时字焉得窥。 我在廊下踟蹰不前,忘记了去那里。
铜鼓歌题曲阜颜氏拓本桂君昔拓颜氏鼓,宋生今示秋谷诗。 秋谷诗盖观鼓作,我赋拓本嗟已迟。 手量面径一尺四,雕纹十匝缭绕之。 䨓回络索乳交晕,庚庚细理砂画锥。 一十二辰作阳识,俨如汉鉴神卫施。 或云伏波或诸葛,前后皆说东京遗。 传闻伏波定交趾,骆越声震西南夷。 厥初盖以铜易革,调和燥湿均参差。 缀以蛙形面八角,逮乎诸葛西蜀为。 渡泸而后制滋广,三川百粤沿其规。 诸獠诸峒以次铸,度以大小随高卑。
铜鼓歌题曲阜颜氏拓本空窗月堕大圆镜,波文海藻穿涟漪。 作诗以寄颜与桂,那敢秋谷相攀追。 注释: 铜鼓歌题曲阜颜氏拓本:这是一首描述铜鼓歌的诗。 空窗月堕大圆镜,波文海藻穿涟漪:窗户中的月亮像一面巨大的圆镜,波纹般的海藻在水面上留下涟漪。 作诗以寄颜与桂,那敢秋谷相攀追:我创作这首诗来表达我对颜和桂的思念,不敢像秋天的谷穗那样攀爬追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铜鼓的歌,诗人通过对铜鼓的描述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个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他可能是一个诗人,也可能是一个画家或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普通人。 我们来看第一句“七人来者六,一岁至甫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七个人来,但是只有六个人在。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地方的人流量并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或者其他的原因。 第二句“虽抱促膝怀,屡以溽雨碍。”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抱着膝盖,但是因为雨天的关系而无法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