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刚
【诗句】 - 汉安元嘉与永寿,东京碑字皆未磨。今人独于此碑惜,谓出中郎重摩挲。 - 或云会稽考古误,太史郎那中郎过。元常元嘉卒史字,稚圭信否图经讹。 - 箭筈门闲殿基砌,嘉靖年以粗沙劘。赵崡所以慨作跋,跋与洪赵非一科。 - 谁知此跋宛在此,叶叶蝇楷如擘窠。椒花舫深尘不到,未展额篆先吟哦。 - 上溯《周礼·职方氏》,下荐巡狩丰年歌。霸陵新丰地特纪,袁君孙君绩骈罗。 - 昭卬瞻仰女汝合
诗句:我为莫生歌此柏,此柏影忽落我窗。 译文: 这首《嵩山汉柏图歌》是清代诗人翁方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汉柏的独特风貌。诗中首句“我为莫生歌此柏”,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古树的赞美之情;接着,“此柏影忽落我窗”则形象地描绘了汉柏的影子映照在窗户上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关键词解释: 1. 莫生: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这里可能是一个代词,指某位与作者交好的朋友。 2. 嵩山
【解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两联是议论。 “新蔬”,新鲜蔬菜;“软脆”,指蔬菜新鲜而嫩脆。“春冰”:比喻春天的气温和暖。“风味端宜”,意思是说这种蔬菜的味道最好。“笋蕨”:竹笋和野菜。“胜”:胜过。“淡意回甘”:味觉上清淡可口,有回味。“苦言近辣”:味道虽苦,但有辣味的刺激(辛辣)作用,使人觉得爽口。“纪侯秋夕缘诗瘦”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这幅作品的赞美之情,同时借画作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凋敝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第一句“呜呼政宣翰林画,题字大定明昌闲。”表达了作者对张择端的才华的赞叹,认为他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第三句“其时金已{辶止}都汴,绿云红雪堆三山。”描绘了当时的金朝已经灭亡,只剩下一座空城。同时,也暗示了北宋灭亡后
【赏析】 此诗当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诗人游毕园之后。时值深秋,霜降已至。野圃在苏州虎丘附近,诗人曾作《野圃记》一文。“菜如人意浓”四句写自己到野圃后,见菜畦里长满了蔬菜,十分茂盛,与诗人所期待的一样。“我作《野圃记》,渺焉想前踪”,诗人感叹自己的《野圃记》写得不如前人的好。“结构改面势”二句写自己来到山口,看到远处山峰高耸,近处峰峦平揖;再往里走,只见山脚下有小溪潺潺流过。这几句写景
【注释】 同:一起。慕堂:指王慕堂,字子高,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笥河:指张岱(字元汴,号石公)的别号。鱼门:指王渔洋(名维城)的别号。伯思:指王士禛(字子真),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饭裕轩:指张岱的号。裕轩:是“石公”的谐音,即石公。野圃:指张岱的别墅。兼呈南厓:指张岱给好友王渔洋的信中所写的内容。南厓:王渔洋号。 【赏析】 本诗以写景抒情为主。作者借秋日之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律诗。首联写仲夏时节,晨风微露,万物生长。颔联写地底沸腾如汤。颈联写不要让人杂入,取夜养之。尾联写迎阳弄葳蕤。全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夏日山中图,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答案】 诗句释义:夏天的风和太阳的露水都很浅,清晨的露珠还没干透就到了中午。地底沸腾得像开水一样,热得可以驱赶掉池塘里的热水。千万不要让人气杂入其中,应该选择夜晚去养精蓄锐
【注释】汉:指东汉。郭香察:人名,不详。冻笔:指书法作品的用墨浓淡适宜,如冬日寒水,不生波纹。方于鲁亦矜丸螺:指书法家方于鲁也以擅长书写篆体而著称,他的篆书圆润如珠玉,所以称之“丸螺”。 松谈阁又翠微阁:指在华山中建有松谈阁和翠微阁两座亭台,为纪念唐代诗人王勃而建。孙顾二跋不可见:这里指的是明代文人孙承泽、顾起元所撰的《华山志》。孙顾二跋:指他们所写关于华山的文字,因年久失传,故无法看见
买得苏诗施注宋椠残本即商丘宋氏藏者 买到苏轼诗歌的注文,是南宋时期在商丘发现的一本宋椠残本。 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在宋朝初年,海虞地区有两本苏轼的诗集,其中一本在明朝洪武元年被收入了国家藏书目录(“一”代表国家藏书目录),另一本是湖南宝晋叟所收藏的版本,他拿着这本诗集靠在书架上阅读,欣赏着那飘动的灯光。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可怜醴泉化度法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解释: 1. 湖上稻已长,倒渌于湖中。(“湖上稻已长”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湖上的稻谷已经成熟) - “长”字形容稻谷丰满的样子,表现了秋日的丰收景象。 2. 飞舞百顷浪,抱郭成弯弓。(描绘了湖面上波浪翻涌的景象) - “飞舞百顷浪”形容波涛澎湃、翻滚不定的情景;而“抱郭成弯弓”则比喻湖面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