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可怜醴泉化度法,瑶台戍削留娉婷。
也是园翁痛著录,不得再嗅隃麋馨。一朝东吴故家得,四十二卷重汗青。
黄州判官有旧梦,笠屐图子来丁宁。《由仪》篇忽上客谱,束广微滥吹竽听。
衔姜黠鼠到潜采,众目特让查田醒。江南书手费影写,掇拾想像于奇零。
施注实惟施顾注,施家苏学诒过庭。绍兴书蒇嘉泰岁,淮东板出仓曹厅。
汉孺楷书作佳话,湖州诗狱此又经。《石鼓文》与《会稽志》,同时校椠新发硎。
陵先生世莫识,要以土蚀成青萍。卷前惜阙谱及目,世间仅此凤与星。
适者又得《顾禧集》,文字聚合凭精灵。重开此本傥异日,敢任嘉谷滋蝗螟。
摹公书帖奉公象,笑彼亭长署杜亭。我当焚香日望拜,公乎弭节来云軿。
买得苏诗施注宋椠残本即商丘宋氏藏者
买到苏轼诗歌的注文,是南宋时期在商丘发现的一本宋椠残本。
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在宋朝初年,海虞地区有两本苏轼的诗集,其中一本在明朝洪武元年被收入了国家藏书目录(“一”代表国家藏书目录),另一本是湖南宝晋叟所收藏的版本,他拿着这本诗集靠在书架上阅读,欣赏着那飘动的灯光。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可怜醴泉化度法,瑶台戍削留娉婷。
这是宋代和元代流传下来的苏轼诗集中的一本,它没有经过雕版印刷,所以它的排版顺序和风格与后来的印刷本不同,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也是园翁痛著录,不得再嗅隃麋馨。一朝东吴故家得,四十二卷重汗青。
园翁非常珍视并记录了这本书,但他无法再次闻到《隃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有一天,东吴的一位旧家庭人得到了这本书,四十多卷的手稿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黄州判官有旧梦,笠屐图子来丁宁。《由仪》篇忽上客谱,束广微滥吹竽听。
黄州的一位判官曾经有个美好的梦,梦见有人送来了一幅戴笠穿屐的画像(“笠屐图”),他在梦中反复观看。当他醒来之后,又想起了《由仪》这篇文章,忽然之间成为了客人名录上的一篇文章。
衔姜黠鼠到潜采,众目特让查田醒。江南书手费影写,掇拾想像于奇零。
一个狡猾的小老鼠衔着姜米来到潜山采集食物,大家都看着这一幕,但却没有谁注意到查田老人醒来后的样子。江南的书手们费力地将书中的内容描绘出来,就像是在寻找那些零散而奇妙的灵感。
施注实惟施顾注,施家苏学诒过庭。绍兴书蒇嘉泰岁,淮东板出仓曹厅。
施注实际上是施顾注,施家的苏学传承了家族的传统。绍兴年间,这本书在嘉泰年间完成。在淮东的仓库里发现了这本书的木板,于是将它刻成了木版。
汉孺楷书作佳话,湖州诗狱此又经。《石鼓文》与《会稽志》,同时校椠新发硎。
汉代的孺子(孔子的弟子)用楷书书写的文章,被认为是佳话。湖州的诗狱事件也经过了这次校勘。在《石鼓文》和《会稽志》的同时,这本书也被校勘了一次。
陵先生世莫识,要以土蚀成青萍。卷前惜阙谱及目,世间仅此凤与星。
陵先生一生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隐士。他留下了一本珍贵的书稿(“凤与星”指书名),可惜书稿的前部分已经遗失了,只留下一部分内容。
适者又得《顾禧集》,文字聚合凭精灵。重开此本傥异日,敢任嘉谷滋蝗螟。
幸运的是,我又得到了顾禧的全集,其中的文字凝聚了灵气,让人感到愉悦。如果能够重新开启这本书,我一定不会让嘉禾的谷物受到蝗虫的侵害。
摹公书帖奉公象,笑彼亭长署杜亭。我当焚香日望拜,公乎弭节来云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