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西风上客裳,掩蓬重炷影前香。
黉宫子弟垂垂老,早被人呼白发郎。
注释:
西风瑟瑟,吹拂着我的衣裳,我点燃了香烛,在影前默默祈祷。
学校里的学生们都已经老了,他们年轻时被呼为“白发郎”,现在却被人称呼为“老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游泮宫画册的诗。首句以西风吹拂着诗人的衣服,暗示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接着一句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则是对学校的感慨,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恻恻西风上客裳,掩蓬重炷影前香。
黉宫子弟垂垂老,早被人呼白发郎。
注释:
西风瑟瑟,吹拂着我的衣裳,我点燃了香烛,在影前默默祈祷。
学校里的学生们都已经老了,他们年轻时被呼为“白发郎”,现在却被人称呼为“老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游泮宫画册的诗。首句以西风吹拂着诗人的衣服,暗示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接着一句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则是对学校的感慨,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矮纸:即小纸。曾题字数行:曾经在上面写过几行字。旁人:别人。怪我:认为我是怪人,怪僻的作风。语苍凉:说话很凄凉悲伤。湖山自是幽人福:湖山自然是隐逸之人的福气。漫与前贤并较量:随便和前代的贤人比一比,较量一下。 【译文】 一张小纸,上面写了一行字,别人怪我说话很凄凉悲伤;湖山本来是隐士们的福气,可以随便和他们比较一下。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诗人退居江州时。蒋文肃是宋代著名画家
托根端要傍瑶台 未必仙姿胜众材 祇为玉皇亲手种 大家推作百花魁 注释: 1. 托根端要傍瑶台:形容某人的根基深厚,仿佛生长在瑶台之上,暗示其出身高贵。 2. 未必仙姿胜众材:表示即使某人拥有超凡脱俗的姿色,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其他才能或品质就一定胜过众人。 3. 祇为玉皇亲手种:意指某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某种事物的佼佼者,只是因为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宠爱或照顾。 4. 大家推作百花魁
《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赏析 世运滔滔,感不禁;偶然失脚,便浮沉。这是清代翁同和在《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中表达的感慨。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以及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世运滔滔”四字,形象地勾勒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的混乱状态。而“感不禁”三个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诗人在感叹之余
注释: 1. 养心无药亦无方,动辄随缘静退藏。 2. 任尔邪风吹不去,蠲除芥子白檀香。 3.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4. 南无悉达多。愿大慈恩光垂加被,速得究竟清净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观自在菩萨的指导下,通过修行和修炼,达到了一种深深的禅定境界。诗中充满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注释】 沈石天:即沈周,字君用,号石田、白石翁,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花药盦:指画家文徵明的画室名。文徵明曾与沈周、唐寅、仇英等人以书画为伴,称“吴中四才子”。和尚:指文徵明。 【赏析】 这首诗是沈周为文徵明的花药盦所作。诗人对文徵明寄予厚望。诗的前两句赞颂其画法兼采南北宗派,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空灵清朗的境界。后两句则表明诗人认为文征明年高德劭,才华过人,不必拘泥于“白石翁”的评说
注释: 题家藏灵飞经真迹:指的是题家中收藏的《灵飞经》真迹,《灵飞经》是唐代的一部经典佛经。 狐鸣篝火眩妖符,巨石风刀事有无:用狐狸在篝火旁叫唤来迷惑妖怪,巨石被风割成锋利的刀状,这些比喻都是形容战争中的残酷和混乱。 敢遣过江衣褶在,烽烟澒洞满皇都:敢于派遣士兵渡过长江,因为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京城。这里的“敢遣”是指皇帝的决断,“过江”指的是渡江作战,“衣褶”指士兵们的衣服
释义: 经过二百年的岁月,有后人继承了渔山的画技和精神。 秋日的风带着清凉的雨水,这样的天气正是作画的好时节,但是谁能够理解挑灯夜战作画的情感呢? 注释: 1. 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是诗人写给吴渔山的诗。 2. 二百年来有后生:指经过二百年的时间,有后来人能够继承渔山的画技和精神。 3. 庙堂拜疏乞归耕:指的是渔山曾因为对朝廷不满而上书请求回家种田。 4. 尖风凉雨秋如此
注释:画扇上有戴文节的题诗,越写越有力,越写越生动,当年妙语我曾听过。 可怜这十月江南的景色,一角残山分外青翠。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画扇上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诗中通过“愈涩愈生笔愈灵”等词语,描绘了画扇上诗作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纸上挥斥方遒。而“可怜这十月江南的景色,一角残山分外青”,则将读者带入了美丽的江南水乡
【注释】 白玉:指《兰亭序》帖。杨献叔:唐代书法家杨凝式,人称“小王右军”。题:指为《兰亭序》书写跋尾或评语。其三:指杨凝式的《兰亭序》跋。碧玉清刚:形容书法笔意的挺拔劲健。《兰亭序》是行书,所以用"清刚"来比喻。肥:丰腴、丰厚。纤微:细小之处。别具谈碑口:另开新论,别有高论。顿觉承平老辈稀:忽然觉得盛世时已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跋诗,是说书法之妙
【注释】 劫:佛教语,指世界毁灭。回:旋转。佛:指佛法。护持:守护,保佑。时时:常常。看:瞧,望。慰輖(jié)饥:安慰饥饿。一:代词,指自己。掬(jū):用双手捧取,形容数量少或程度浅。寒酸(chán):贫寒,卑贱。泪:眼泪。竟:竟然。似:好像。河梁古别离: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复相离”句,意为今又分别。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妻子去世后,心情悲痛欲绝,但因妻子是贫家女子
这首诗是诗人题赠给许伯缄丈的,描绘了一幅重游泮宫的画卷。 白须红带路人扶,鹤骨家家有画图。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白胡子、红腰带的老者在人群中搀扶前行,每个家庭都有他们的画像。 我作柳州先友记,江湖佚老近来无。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写了《柳州先友记》,现在江湖上已经没有像我这样的隐士了。 注释: 1. 白须红带:形容老者白发苍苍,胡须长而红润。 2. 鹤骨家家:指每家每户都有像鹤一样的清雅形象。 3.
题许伯缄丈重游泮宫画册二许才名动都下,不应憔悴郑台州。 硕宽堂集分明在,应向孙吴放一头。 注释: 1. 二许才名动都下:指的是许伯缄,他的才华和名望震动了整个京城。 2. 不应憔悴郑台州:指他不应该被生活的压力所困扰而变得憔悴。 3. 硕宽堂集分明在:指的是许伯缄的文集《硕宽堂集》已经明确地存在了。 4. 应向孙吴放一头:这里的“孙吴”指的是孙子和吴子,古代兵法家,用来形容军事上的才能。意思是说
注释:阆风妙圃是清凉的仙境,我不想升天便退藏。我留给世间真正的道德,看人们扼腕献奇方。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人间道德的重视。他不愿升天而选择退隐,因为他更看重人间的道德和真理。他希望人们不要被虚假的奇方所迷惑,应该追求真善美。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对人间的关怀
【注释】 ①知止斋:即知止堂,作者的读书处。祖范:名不详。②儿能执笔父哦诗:指父亲能写文章,而儿子尚在学龄阶段,尚未能够写作。③白头侍直今何用:指到了老年还要在朝廷中做官,有何用处?④惭负寒机千丈丝:指惭愧自己没有为朝廷尽忠尽力,辜负了朝廷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的怀念之作。诗人通过忆述自己的经历,感叹自己未能及时施展抱负,也表达了对苏东坡政治上遭遇不幸
解析: 诗句释义: 1. "齐女峰前劫火红,殿门零落讲堂空。" - 齐女峰前劫火红:描述了一座山峰(可能指的是齐女峰)在战火中被烧毁的情景。"劫火"是指战争或破坏带来的大火。红色通常与火焰、灾难等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可能是形容火焰的红色。 - 殿门零落讲堂空:描述的是宫殿的大门和讲堂因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再有人使用。这里"殿门"很可能指的是皇帝或重要官员的居所的门,"讲堂"则是用于讲学的地方。
秋槐古观夕阳黄,偶遇仙踪问禁方。 举世但知君子馆,故应遗却老人堂。 注释:在秋天的槐树下古观中,太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黄色的槐树上。偶然间,我遇见了仙人的踪迹,于是便向他询问禁制之术。然而,世人只知道那君子馆,而我却应当将老人堂遗忘于心。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同和的作品《题白云观刘老人像三首选二》中的第二首。诗中,翁同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黄昏图景。夕阳下的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