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横海沈鳌极,宵旰十年坐亡国。煤山风雨悬高枝,龙髯一去攀不得。
箕尾晶晶射霄汉,骂贼舌在光如电。高皇孝皇灵有无,血泪模糊眼中见。
左携《国殇》右《山鬼》,毅魄千秋长不死。荒陵月黑魂归来,青磷照树阴飙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绝句,作于正统十四年(1449)五月。该诗借咏史诗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
首联“蝮蛇横海沈鳌极,宵旰十年坐亡国。”写明王朝被外族入侵,皇帝日夜操劳,致使国破家亡。“蝮蛇”暗指建文帝。“煤山风雨悬高枝”,写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被俘,被害于煤山(今景山公园)。
颔联写明孝宗弘治即位,宦官刘瑾专权乱政,导致国家衰败。“龙髯一去攀不得”,写武宗正德时,杨廷和、张璁、严嵩等奸佞当道,朝政昏暗腐败。“箕尾晶晶射霄汉,骂贼舌在光如电。”写世宗嘉靖时,奸臣严嵩父子专权,造成朝廷黑暗腐败。作者借用《易经》中的“箕尾”象征帝王之位,用“晶晶”形容明亮,以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与愤懑之情。“高皇孝皇灵有无,血泪模糊眼中见。”写明成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两位皇帝的灵柩,被埋在南京紫金山上。作者借“高皇”、“孝皇”两代帝王之灵,表达了对两位帝王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国家被侵占的痛心疾首之情。
末联写明思宗崇祯皇帝登极,勤于政事,力图挽救明朝危机,但由于宦官和官僚集团的腐败无能,最终导致明朝覆灭。“左携《国殇》右《山鬼》,毅魄千秋长不死。”写思宗皇帝手持《国殇》和《山鬼》两幅画卷,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荒陵月黑魂归来,青磷照树阴飙起。”写明思宗皇帝被农民起义军所杀,其尸身被葬于昌平县的昌平山(即十三陵),而思宗皇帝的灵魂则回到了荒郊野外,被风吹散。这里的“青磷”(青白色的磷火)象征着思宗皇帝的英灵,虽然被埋葬在荒郊野外,但却永远不灭。
【注释】
①蝮蛇:蝮蛇是毒蛇的一种,这里比喻敌人猖狂凶残。
②鳌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之一的大鳌,能负山岳,这里比喻大明江山。
③煤山:位于北京西山南坡,是明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④箕尾:星宿名,属箕星和尾星的总称,这里比喻帝王之位。
⑤龙髯:传说中唐玄宗李隆基的胡须,这里比喻忠臣。
⑥《国殇》、《山鬼》:都是古代的诗歌篇目,这里分别指的是屈原的《国殇》和宋玉的《九歌·山鬼》。
⑦毅魄:刚直的精神。
⑧荒陵:墓地。
⑨青磷:青色的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