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百二重,沃野横千里。
一经穿诘屈,险窄不容轨。
太华与首阳,两崖并雄峙。
黄河走中间,神龙掉其尾。
凿幽开门户,设险良为此。
乾坤兹奥区,壮哉山河美!
缅想嬴秦初,吞噬奋长觜。
六合混一家,殽函正东启。
兴亡不一姓,城郭今犹是。
衰柳带行人,颓阳没残垒。
立马重徘徊,苍苍暮烟起。

【注释】

过潼关:指经过潼关。

百二:形容地势险要,形势极为重要。

沃野:丰饶的田野。

穿:通过。诘屈:曲折。

太华、首阳:华山的别称。太华山在今陕西渭南东南,首阳山在今河南济源西北。

乾坤:天地。兹奥区:这广大的区域。

缅:思念。秦:指秦朝。初:当初。

六合:指四方天地。混一家:统一天下。

殽函:指函谷关和崤山。东启:向东开拓。启:开通。

兴亡不一姓:历代王朝兴衰更替,不是一姓(家族)统治。

城郭:城墙。

颓阳:残阳。

苍苍:烟雾蒙蒙的样子。起:升起。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流寓洛阳所作,作于天宝末年(755)。当时潼关一带战事频仍,作者借对潼关的凭吊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全篇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抒情,风格悲壮沉郁。

“过潼关”三句写潼关的地理形势。潼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黄河上,为古代关隘。诗人从关中出发,来到潼关,看到黄河两岸的山川形势,便想到关中地区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经穿”四句写潼关上的险要,以及它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用一个“经”字,表明了道路艰险,而“穿”字又表现了道路迂回曲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潼关口路艰难的感叹之情。

“太华与首阳”两句描写了华山和首阳山的雄姿。华山在陕西省渭南市南面,因山峰高耸入云,故有“太华”之称;首阳山在河南省济源县西面,因为山上有座陵墓,所以叫“首阳”,这两处都是有名的胜地。

“黄河走中间”四句写黄河的气势磅礴,水流湍急。诗人以“神龙”比喻黄河,写出了黄河的雄伟壮丽之势,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凿幽开门户”六句写关中的险要地形和它的战略地位。诗人用“凿幽”来表达关中地势险要的特点,用“设险”来说明关中的战略意义。

“乾坤兹奥区”八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里诗人把古今联系起来,从古至今都存在着战乱,没有一个朝代能长久地保持天下太平,从而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同时,诗人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了国家的兴衰变化,认为国家的命运是由人民共同决定的。

“缅想嬴秦初”五句回忆秦朝的强盛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了大一统的理想目标,但他却没有珍惜这个机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秦始皇功过参半的历史评价。

“六合混一家”九句写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亡。诗人用“混一家”来形容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用“兴亡不一是姓”来形容历史上各王朝的更迭,而不是某一个家族的统治。

“城郭今犹是”八句写战后残存的建筑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通过对战后残存的建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描述,表现了他内心的哀痛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站在潼关上久久不愿离去的情景。他看着眼前的景象,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