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水无停响,飞流洒半空。
霏微忽下上,萦拂渐西东。
晴昼看珠雨,清秋散玉虹。
传闻雁宕胜,奇绝想应同。

【注释】

拂水岩:山名,在浙江绍兴。传说为黄帝炼丹处。岩水即瀑布的水。停响:声音停止。飞流洒半空:指水从高处泻下,溅起一片水花,洒落于半空中。霏微忽下上:指水花飘荡不定,忽上忽下。萦拂渐西东:指水花环绕着岩石,随着山势曲折向东、向西飘拂而去。晴昼看珠雨:晴天阳光照耀,像珍珠般的水花。清秋散玉虹:指清秋时节,如玉虹一样的水花飘洒在空中。传闻雁宕胜:传说这里的风景比雁宕山还要好。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拂水岩风景的。首句写水声之响。第二句写水声随山势变化。三四句写水声随时间变化。五六句写阳光下的水声。最后两句写水声之美,并点明作者对拂水岩的向往。全诗四联,各写一处,但都以“声”为中心。

首联“岩水无停响”,写拂水岩的水声之大。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因为大凡山水之胜,往往以声取胜,所谓“响遏行云”。而“岩水无停响”正是此意。“飞流洒半空”,是说飞瀑直泻,溅起一片水花,洒落在半空中。“霏微忽下上”,是说水花飘飘荡荡,忽上忽下。“萦拂渐西东”,是说水花环绕着岩石,随着山势曲折向东、向西飘拂而去。这几句,用夸张的笔墨,把拂水岩的奇观写得惊心动魄,令人目接神摇。

颔联“晴昼看珠雨”,写阳光照耀下,飞流的水珠犹如珠子一般。这一句,既是实写,又兼有比喻的意味。“清秋散玉虹”,既写出了秋日阳光照射下,飞流的水珠晶莹剔透,似玉虹一般,也暗含了“珠雨”之意。这两句都是以景衬声,使“飞流”“洒半空”之声更显其壮美。

颈联“传闻雁宕胜,奇绝想应同”,是说传说此地风景比雁宕还要美丽,真是奇特极了,我想到这里就不禁想见其奇景了。尾联“奇绝想应同”,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太平御览》卷三二引《临海记》:“有石穴,可容数十人,南入洞中十余里,皆峭壁峻险。”可见雁宕之美,非他地可比。因此,此处不仅与雁宕相媲美,而且连想象中的雁宕风光也一并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了。

这首七绝写山光、水色、泉声、风姿,虽不事雕琢,然字字珠玑,句句精工,可谓妙笔生花。特别是以声写声,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