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及山麓,已觉心清凉。
登顿出高阁,凭栏俯江光。
天风左右来,飘摇吹我裳。
竹树散清影,茗碗有余香。
何当执热时,披襟此翱翔。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游清凉寺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前往清凉寺游览的愿望。
  2. 策杖及山麓,已觉心清凉 - 通过步行到山脚下,诗人感到内心的凉爽和宁静。
  3. 登顿出高阁,凭栏俯江光 - 登上高处后,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眺望远方的江景。
  4. 天风左右来,飘摇吹我裳 - 感受到四周的风吹动,诗人感觉到衣服被轻轻摆动。
  5. 竹树散清影,茗碗有余香 - 周围的竹子和树木在微风中投下的影子,以及茶碗中残留的香气。
  6. 何当执热时,披襟此翱翔 - 想象在炎热的日子,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译文:

我踏上山脚的路,心情已经变得清爽宜人。
我登上了高高的阁楼,靠在栏杆前欣赏着江水的光芒。
四周的凉风拂过,轻轻摇曳着我的衣摆。
周围竹林和树木的影子随风而动,散发出阵阵清香。
等到炎热的日子到来时,我要披襟解带地来这里畅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首句“策杖及山麓”便预示着诗人将开始一段静谧的旅程。第二句中的“心清凉”,不仅指身体上的凉爽,也暗示心灵的净化和平静。第三句“登顿出高阁”,表现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与追求,而“凭栏俯江光”,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享受。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景象,如“天风”、“飘摇”和“清风”等描绘了自然的变化;“竹树散清影”和“茗碗有余香”则是感官体验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结尾处诗人以“何当执热时”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一种从繁忙到宁静、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心灵平静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