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斋,原名陈法,清代诗人
清贵州安平人,字定斋。
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由检讨累官直隶顺德知府。
乾隆间官至直隶大名道。
归主贵山书院十八年而卒。
尝考论河务,著《河干问答》。
潜心理学,著《明辨录》,辨陆、王之失。
另有《易笺》、《内心斋稿》等。
生卒年:?-?
定斋,原名陈法,清代诗人
清贵州安平人,字定斋。
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由检讨累官直隶顺德知府。
乾隆间官至直隶大名道。
归主贵山书院十八年而卒。
尝考论河务,著《河干问答》。
潜心理学,著《明辨录》,辨陆、王之失。
另有《易笺》、《内心斋稿》等。
生卒年:?-?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诗句解释: 1. "军台土屋落成" - 描述了一座军用瞭望台的土制房屋竣工的消息。 2. "客至休嫌屋打头" - 当客人来访时,不要嫌弃这座土屋显得简陋或者居高临下。 3. "拮据夏屋等绸缪" - 虽然这是在夏天建造的房子,但考虑到未来的需要,要提前做好准备。 4. "材从雪窖枯余得" - 建筑材料是从雪地中取来的枯萎木材,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 5.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游清凉寺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前往清凉寺游览的愿望。 2. 策杖及山麓,已觉心清凉 - 通过步行到山脚下,诗人感到内心的凉爽和宁静。 3. 登顿出高阁,凭栏俯江光 - 登上高处后,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眺望远方的江景。 4. 天风左右来,飘摇吹我裳 - 感受到四周的风吹动,诗人感觉到衣服被轻轻摆动。 5. 竹树散清影,茗碗有余香 - 周围的竹子和树木在微风中投下的影子
游清凉寺 天风吹浮云,千古亦不息。 奈何扫叶僧,朝夕尽微力。 至今画中人,箕帚在其侧。 造化日代谢,人事递迁革。 剩水与残山,几历兴亡迹。 前度有刘郎,搔首空叹息。 注释: 1. 天风吹浮云:形容天空中飘浮的云彩仿佛在风中摇曳。 2. 千古亦不息:意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这些景象都没有改变。 3. 奈何扫叶僧:指那些清扫落叶的僧人,他们每天辛勤地工作,但却无法阻止季节的更迭。 4. 箕帚在其侧
【注释】 清浪滩:地名,在今贵州黔西南一带。 拜马伏波庙:祭祀东汉时期名将马援的庙宇。 欲扫蛮烟愿未酬,南征一曲怨壶头; 欲扫:想扫平。 蛮烟:指蛮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的烟雾。 壶头:地名,位于今贵州毕节一带。 丈夫裹革寻常事,休念平生马少游: 丈夫:这里指马援,他以“丈夫”自比。 裹革:用皮革包裹身体,表示誓死报国。 寻常事:平常的事情。 马少游:马援字。 赏析:
清贵州安平人,字定斋。 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由检讨累官直隶顺德知府。 乾隆间官至直隶大名道。 归主贵山书院十八年而卒。 尝考论河务,著《河干问答》。 潜心理学,著《明辨录》,辨陆、王之失。 另有《易笺》、《内心斋稿》等。 生卒年:?-
陶金谐是清代的诗人。 字挥五,号适斋,生于南城,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进士及江华知县。他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通过其诗作却展现出了不凡的艺术才华。在陶金谐的诗集中,可以窥见其生活的一隅,以及他对于自然、友情和仕途的感悟与描绘
陈樽是一位清代诗人,字俎行,号酌翁。 陈樽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墨客和才子佳人的时代。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文化氛围。在探讨陈樽的诗歌时,不仅要了解其个人背景,还要关注他的创作风格及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