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五,原名陶金谐,清代诗人
陶金谐是清代的诗人。
字挥五,号适斋,生于南城,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进士及江华知县。他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通过其诗作却展现出了不凡的艺术才华。在陶金谐的诗集中,可以窥见其生活的一隅,以及他对于自然、友情和仕途的感悟与描绘。
挥五,原名陶金谐,清代诗人
陶金谐是清代的诗人。
字挥五,号适斋,生于南城,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进士及江华知县。他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通过其诗作却展现出了不凡的艺术才华。在陶金谐的诗集中,可以窥见其生活的一隅,以及他对于自然、友情和仕途的感悟与描绘。
《游桃源》 春水桃花色,秋山薜荔鲜。 下与世人隔,偶为渔父传。 借问司马家,何如祖龙年。 柴桑清节在,高风孰可褰。 寺外树丰碑,刻舟劳篆镌。 安得挽溪流,尽洗徐凝篇。 天风吹蘅芷,江日照潺湲。 乘船各归去,回首心茫然。 注释: 1. 春水桃花色:春天的水面上桃花的颜色鲜艳如画。 2. 秋山薜荔鲜:秋天的山上,薜荔(一种植物)颜色鲜亮。 3. 下与世人隔:远离世俗,与世人隔绝。 4. 偶为渔父传
注释: 八月的潮水平缓,宽阔的大泽。扁舟横渡,平静的水面荡漾开波澜。江面空阔,人仿佛在烟雾中说话。天空远去,山景如同画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的“大泽”指的是洞庭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湖泊之一,也是诗人的灵感来源。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八月时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八月潮平大泽宽”,描绘了洞庭湖在八月时的景象。此时正值农历八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曲折穿山翠”,点明诗人游览的路线。“多从梦里经”写出了山路的崎岖,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新荷明宿露”,写诗人所见的新荷叶上还带着早晨的露珠。“疏柳带残星”,是说稀疏的柳树梢上挂着残留的星星。“新荷”“残星”两词一露一残,形成一种对比
【注释】 ①舒生鹦:即舒元舆,唐代诗人。曾于公元946年随晋祖石崇入洛阳。公元950年,石重贵降唐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乾祐元年)秋天。②溆浦:县名。在今湖南省怀化市境内。③“巉岩”句:指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拄笏”句:指杜甫《秋兴》诗中“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几时黄?”④“老去”句: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
【注释】:五架三间粗有庐,萧条城市似村墟。鹿卢空自装长剑,宛委何曾读异书。公事有程知网密,人心难料岂交疏。平生湖海元龙气,报道年来渐破除。 【赏析】: 《寄伯兄》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写给其伯兄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伯兄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个人的感受。 首句“五架三间粗有庐”,描绘了伯兄居住环境的简陋,与城市相比,更像是乡村的景象。第二句“鹿卢空自装长剑
【注释】下界:指人世间。暝:昏暗。上方:指寺院。经声:佛经诵读之声。悲愉:欢乐。缘爱结:因爱而喜悦、高兴。枯桑:枯萎的树。扶筇:扶着手杖。 【赏析】《再憩灵鹫庵》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作者在灵鹫山中再次拜访灵鹫寺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首联写天色将晚,寺钟未歇;颔联说野寺静寂,唯有月色照林樾;颈联写自己在此停留,因情而生喜乐,因爱而生悲愉;末联说自己在这里住了三宿
这首诗是诗人对伯兄的怀念和劝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马磨文休已足悲,兼闻卧病叹仳离。 马磨文休已经足够让人悲伤了,而且听说你卧病在床,感叹我们夫妻之间的离别。 愁多各值花开日,梦远平分月堕时。 愁绪太多的时候,正好赶上花开的日子;梦境遥远,就像平分月亮坠落的时刻。 瘴地一官怜索莫,骥心千里暂栖迟。 瘴气弥漫的地方做一名官员,我同情你的孤寂和无奈;虽然你的心情像千里马一样急切
【注释】 雕鹗:指雄健的猛禽。秋风:秋日,秋季。峡斗:险峻的峡谷。鼋鼍:大龟、鳄鱼。武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境内。哀怨:悲伤怨恨。此重经:这里又经过了一次。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寓江中时所作。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景图,“天”和“雕”对举,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气候,“峡斗”和“鼋鼍”对举,则写出了山峡的险恶。后两句是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却听到邻舟传来悠扬的笛声,这声音充满了哀怨之情
【注释】 1. 六月:指六月初,即初夏。 2. 顾立方书:指顾贞观(字方千)的书信。 3. 休官计:指辞去官职的计划。 4. 老莱衣:指孔子弟子颜回的事迹,相传颜回在八十岁时穿着老人的衣服。 5. 兰砦:古代地名,在今四川雅安。 6. 松门:松树所编的门,这里代指山中居处。 7. 华表鹤:传说中仙鹤栖息于华表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好友顾贞观来信后写下的一首酬答之作。信中说
清广东海康人,字宾臣,一字观楼,自号啖荔居士。 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兵科给事中,后改刑科,外调为浙江温处道。 归里,主讲雷阳、粤秀等书院。 精考据之学,在京师时,王念孙极称其博学。 有《吕氏春秋正误》、《淮南子考證》、《楚词韵辨》、《赐书堂集钞》等。 生卒年
陈允衡,字伯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陈允衡的生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江西南昌(今属江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代。由于战乱频繁,他不得不在吴地避乱,辗转流寓于江淮、吴越之间。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与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陈允衡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清贵州安平人,字定斋。 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由检讨累官直隶顺德知府。 乾隆间官至直隶大名道。 归主贵山书院十八年而卒。 尝考论河务,著《河干问答》。 潜心理学,著《明辨录》,辨陆、王之失。 另有《易笺》、《内心斋稿》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