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持瓶头不笠,行李一肩松下息。既非竺道生,亦非鸠摩什。
细摹面目揣精神,十年以前旧相识。忆我与君初见时,地棘天荆无所之。
万里乡园那得返,一家生死不可知。君于此中悟真谛,人世须臾皆梦寐。
果然打破利名关,一出危城便披剃。野鹤孤云自往来,到处名蓝商位置。
金山殿宇纵成空,至竟江南名胜地。打包行脚尚嫌劳,欲结茅庵谋小憩。
绘成一幅卓锡图,洒脱悠然见真意。愧我从军屡及瓜,江尘碌碌走天涯。
会当料理芒鞋兼竹杖,从君妙高塔顶看烟霞。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智圆所作的一首七绝。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解:
手不持瓶头不笠,行李一肩松下息。
既非竺道生,亦非鸠摩什。
译文: 我的双手不拿瓶子也不戴帽子,只背着行囊在松树下休息。我不是竺道生(南朝梁释慧理),也不是鸠摩什(北魏僧)。
- 注释: 1. 手不持瓶(píng):放下手中的瓶子。2. 头上不戴帽子:表示随意自在,不拘形式。3. 行李一肩(lí yī jiān):背着行囊,意指游历四方。4. 松树(sōng shù):这里形容心境的宁静与自然。5. 竺道生(zhú dào shēng):南北朝时僧人,佛教禅宗初祖。6. 鸠摩什(jiū mó shén):北朝时高僧。7. 妙高塔(miào gāo tǎ):位于杭州天竺寺内,为古印度来华求法的高僧所建。8. 芒鞋(máng chá):用草编织的鞋,象征出家人的简单生活。9. 竹杖(zhú zhàng):竹子做的手杖,象征着清净无欲。
赏析: 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语气描绘了一位远离尘嚣,以自然为伴的僧人形象。诗中通过对比“我”与另一位僧人的不同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细摹面目揣精神,十年以前旧相识。
忆我与君初见时,地棘天荆无所之。
译文: 我仔细描画他的面部和精神状态,十年以前我们曾在此地相会。回忆当初与他在山间小路相遇的场景,那时我们面对的是荆棘密布的山路和荒凉的天际线,但那并没有阻碍我们的前行。
- 注释: 1. 地棘天荆(jí tiě tiān jīng):形容地势险恶,环境艰难。2. 无所之(wú suǒ zhī):意为没有地方可以回去或退缩。3. 棘(jí):带刺的植物,常用来比喻困难和挫折。4. 荆(jīng):带刺的植物,也用来比喻困境。
赏析: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那段艰辛岁月的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巧妙地引出了自己和友人在艰苦环境下共同奋斗的经历,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坚定信念。
万里乡园那得返,一家生死不可知。
君于此中悟真谛,人世须臾皆梦寐。
果然打破利名关,一出危城便披剃。
野鹤孤云自往来,到处名蓝商位置。
译文: 家乡的园林已经远在万里之外,我们生死相隔不知所终。你在这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而人世间的纷扰不过是梦幻泡影。你终于打破了名利的束缚,一旦走出这个危险的城池,立即开始剃度出家。像野鹤一样孤独,像云彩一样自由,四处漫游,到处都有修行者的身影。
- 注释: 1. 万里乡园(wàn lǐ xiāng yuán):形容远离家乡,身处异地。2. 一家生死(yī jiā shēng sǐ):意指生死离别,无法预知。3. 破(pò)了利名关:摆脱了世俗的欲望和名利的追求。4. 蓝商位置:指佛教中的修行之地,泛指修行场所。
赏析: 本段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家修行后的生活状态的理解与赞美。通过对友人出家后的生活描述,展现了他摆脱了红尘俗世的纷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金山殿宇纵成空,至竟江南名胜地。
打包行脚尚嫌劳,欲结茅庵谋小憩。
绘成一幅卓锡图,洒脱悠然见真意。
愧我从军屡及瓜,江尘碌碌走天涯。
会当料理芒鞋兼竹杖,从君妙高塔顶看烟霞。
译文: 金山寺的殿宇虽然已经空荡荡,但它毕竟还是江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尽管已经打包好行囊准备出游,我还是觉得有些劳累,想要找一个小茅屋好好休息一下。我已经将这幅画像绘制完成——潇洒自在,透露出真正的意境。我愧对我的军事生涯频繁奔波于战场,如今只能在江湖上漂泊无定。将来我会整理好我的芒鞋和竹杖,登上妙高塔顶欣赏那迷人的烟霞美景。
- 注释: 1. 妙高塔(miào gāo tǎ):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郊的南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2. 江尘(jiāng chén):指江河的泥沙,这里比喻人生的艰辛和波折。
赏析: 本段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军事生涯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最后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放下一切,去追寻内心的宁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