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得家书至,开函不忍看。
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
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
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家书的诗。诗人在收到家书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为能收到家书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与亲人之间联系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他又为不能回家而感到痛苦,因为他无法亲自见到自己的家人。

第一句“接得家信至,开函不忍看”,描述了诗人接到家书后的心情。这里的“家信”指的是来自远方的家人的书信,而“开函”则是打开这封书信的动作。当诗人打开信封,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难以言表,但又因为知道家人的生活艰辛,自己不能回去帮忙而感到心痛。这就是“开函不忍看”的原因。

第二句“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进一步描绘了家中的情况。这里说的是母亲和妻子都在艰难地经营着家里的事情,儿女们则面临着饥饿和寒冷的威胁。这些描述都反映了家人的生活困苦,使得诗人更加珍惜与家人的联系,也更加理解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

第三句“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客路”指的是诗人在外漂泊的日子,而“乡思”则是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由于离家已经很久,诗人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深,这种思念之情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一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第四句“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表现了诗人想要向谁倾诉自己的心声却又找不到人倾诉的痛苦。这里的“衷曲”指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长叹”则是一种深沉的叹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孤独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家人深深的关爱。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收到家书后的心情变化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人深深的关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辛酸和孤独,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