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欲落鸡始鸣,西兴埭上行人行。
争晓沙头候潮去,水乡八月秋风生。
海水东连浙江渡,灭没寒烟不知处。
潮平击鼓下中流,回看苍苍故陵树。
注释:
山月欲落鸡始鸣,西兴埭上行人行。
山中的月亮快要落下,公鸡开始打鸣了;西兴渡口的江边,人们开始行走。
争晓沙头候潮去,水乡八月秋风生。
争着在拂晓时到沙滩上去等待潮起;水乡八月,秋风已经吹起来了。
海水东连浙江渡,灭没寒烟不知处。
大海向东连着浙江的渡口,那里的寒烟淹没了,不知道它在哪里。
潮平击鼓下中流,回看苍苍故陵树。
潮水涨平的时候敲打着船舷,回头望去那苍翠的古墓树木。
赏析:
首联“山月欲落鸡始鸣,西兴埭上行人行。”描绘了一幅秋夜图。作者首先写到了山中的月亮快要落下,接着公鸡开始打鸣了;西兴渡口的江边,人们开始行走。这一联是全诗的开篇,通过描写山中月夜,以及鸡鸣和行人行走的场景,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下文将要展开的江水潮涌的宏大场景。
颔联“争晓沙头候潮去,水乡八月秋风生。”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涨潮景象。诗人描述了人们在晨曦初现时,便聚集在沙头等候潮水的涌来。同时,也展现了水乡在秋天特有的景色——秋风渐起。这里的“争晓”和“水乡八月”等词语,既点明了时间,也突出了水乡的特色。
颈联“海水东连浙江渡,灭没寒烟不知处。”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延伸,诗人通过描述大海与浙江渡口的关系,以及海面上的寒烟,进一步描绘出了江潮的壮观。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叹之情。
末联“潮平击鼓下中流,回看苍苍故陵树。”则是诗人站在江中观潮,回眸望去那些曾经的古墓,表达出一种时光流转、人事已非的感慨。这句诗以景抒情,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具有一种深沉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月光、鸡鸣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于江潮、海烟、古墓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水乡秋潮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