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
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
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
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
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
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
虽非玉求沽,敢令车无軏。
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
耿耿万里心,相思成白发。
【注释】
- 别淮上诸故人:别离淮河上的各位朋友。
- 涉波涛,远适蛟龙窟:渡过波涛汹涌的淮水,远行到蛟龙居住的洞穴。
- 独眺长安月:独自凝望长安的明月,长安是唐代的首都。
- 长安众才薮(sǒu):长安是人才汇集之地,比喻众多的才子。
- 冠带阗(tián)金阙(qué):形容京城繁华热闹,衣冠人物聚集于金碧辉煌的宫阙之上。
- 自无千里技:自身没有能一千里之外施展的能力或技术。
- 恐终致竭蹶(jué):担心最终会导致失败和挫折。
- 出门何所求:离开家门后,我究竟想要追求什么?
- 仰天(yǎng tiān)空咄咄(duō):“仰天长叹”的意思,表示内心的无奈和迷茫。
- 亦知与俗违:也知道违背世俗的做法。
- 谁能换傲骨:又知道谁能够改变我的傲气?
- 非玉求沽:不是用玉石去换取,意指不图名利。
- 敢令车无軏(wěi):岂敢让自己的车没有车轮轴承。
- 愿君迈前修:希望你能够超越前人的修为。
- 芳华易销歇(xiè):美好的时光容易消逝。
-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思念你就像疾病难以治愈,梦中也常常跨越千山万水与你相见。
- 耿耿万里心:心中怀着无尽的忠诚和思念。
- 相思成白发:因为深深的思恋,头发都白了。
【赏析】
《别淮上诸故人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为赠别之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以真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描绘了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诗人将自己比作游子,即将踏上征程,前往远方。第二句“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诗人在异地他乡独自欣赏着美丽的月色,心中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句“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诗人将友人比喻为长安城的众多才子,他们才华横溢,备受瞩目。然而,诗人却感到自己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内心充满了自卑感。
第四句“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缺乏一千里之外的施展能力。这让他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充满了忧虑。第五句“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诗人询问自己离开家乡后想要追求什么,却又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空虚。第六句“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诗人意识到要改变世俗的观念并非易事,但他仍愿意保持自己的傲气。
第七句“虽非玉求沽”,诗人用“玉”来比喻自己的清高品质,表示自己并不贪图名利。第八句“敢令车无軏”,诗人表示自己绝不容忍任何破坏和谐的行为。第九句“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诗人祝愿友人能够不断进步,但同时也提醒他们要注意时间的流逝,珍惜青春年华。第十句“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如同疾病难以治愈一样,他的心始终与友人相连。第十一句“耿耿万里心”,诗人用“耿耿”来形容自己的忠贞不渝之心。第十二句“相思成白发”,诗人以白发来形象地表达他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它也是一首表现友情的佳作,给人以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