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
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
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
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
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
僧房独榻亦何有,垂稿忽怨缁沾衣。
春来补被还相依,西山日落烟霏霏。
骖鸾夜静呼灵妃,诗成且复忘朝饥。
人生何处更称意,看取沧桑日夜非。
这首诗是寄予芸敏的诗作。
首句“北雁不来秋雨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北边的大雁没有飞来,天空中秋雨稀少,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第二句“湖云衔日游人归”,湖水上的云彩像含着太阳一样,而游人却归来。这里的“归”字,既指游人的归来,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归来,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期盼的心情。
第三句“轩窗卧愁诗又瘦”,诗人在轩窗下躺着,因为思念而感到忧愁,所以诗歌也变得更加消瘦。这句诗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第四句“稻粱晚熟螯难肥”,这里用“晚熟”和“螯难肥”来形容稻粱成熟得很慢,难以丰满。这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无奈。
第五句“去年花黄蝴蝶飞”,描述了去年的花已经凋谢,而蝴蝶还在飞舞。这句诗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第六句“登堂别君觞交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登上堂楼,喝酒交谈的场景。这里的“别君”和“觞交挥”都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欢聚之意。
第七句“诗书制序石林至”,描述了诗书制序的石林,以及诗人对石林的赞美。这里的“石林”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家园。
第八句“丰采映壁如云翚”,描述了诗人的丰采映照在墙上,就像云雀一样美丽。这句诗描绘出诗人的才华与风采。
第九句“我今不乐辞庭闱”,表达了诗人现在并不快乐,不愿意离开家乡。这里的“庭闱”指的是家乡,也是诗人的归宿。
第十句“君复流连淹帝畿”,描述了诗人的朋友在帝都流连忘返,不愿离去。这里的“帝畿”指的是帝都,也是诗人向往的地方。
第十一句“僧房独榻亦何有”,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孤独生活,但也没有太多的欲望。这里的“僧房”指的是寺庙,也是诗人修行的地方。
第十二句“垂稿忽怨缁沾衣”,描述了诗人在写作时突然感到悲伤,是因为僧人的袈裟沾上了墨水。这里的“缁”指的是僧人的黑色袈裟,也是诗人对僧人的一种同情。
第十三句“春来补被还相依”,描述了春天到来时,诗人需要补充被子,仍然需要依靠朋友。这里的“相依”表达了友情的深厚。
第十四句“西山日落烟霏霏”,描述了夕阳西下,西山上弥漫着薄雾的景象。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
第十五句“骖鸾夜静呼灵妃”,描述了夜晚乘鸾鸟飞行的宁静场景,呼唤着仙女灵妃的陪伴。这里的“骖鸾”和“呼灵妃”都是诗人的想象和寄托。
第十六句“诗成且复忘朝饥”,描述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忘记了饥饿,专注于创作。这里的“朝饥”指的是早晨的饥饿,也是诗人对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十七句“人生何处更称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处境的感慨,询问人生何处才能更加称心如意。这里的“称意”表示满足心意的意思。
第十八句“看取沧桑日夜非”,描述了通过观察历史的变迁,可以感受到日夜的变化和无常。这里的“沧桑”和“日夜非”都是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