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兼岁俭,身世两茫然。
避地穷依佛,休粮馁学仙。
虫吟将晓夜,雁叫欲霜天。
兀坐临窗竹,挑灯照不眠。
隐庵夜坐
时危兼岁俭,身世两茫然。
避地穷依佛,休粮馁学仙。
虫吟将晓夜,雁叫欲霜天。
兀坐临窗竹,挑灯照不眠。
注释:
隐庵夜坐:在夜晚的庵堂中独自坐着。
时危兼岁俭,身世两茫然: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又恰逢年成不好,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显得迷茫无措。
避地穷依佛:为了逃避乱世,我只得依靠佛教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休粮馁学仙:不再追求仙道而饱食终日,因为饥饿使人无法修行。
虫吟将晓夜,雁叫欲霜天:夜幕降临,蟋蟀开始鸣叫,仿佛是迎接黎明的到来;大雁则发出凄厉的叫声,预示着霜降即将来临。
兀坐临窗竹,挑灯照不眠: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着竹子的影子摇曳不定,手中提着灯光,却始终难以入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因时局动荡、家境贫寒而不得不逃离家乡,寄居在寺庙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和内心的焦虑。他选择了佛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但又因为生活的困顿而不得不放弃这种追求。夜晚的寂静和晨虫的鸣叫,以及大雁的哀鸣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寂感。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坚持写作,用挑灯来照亮自己的心灵,试图找到一丝安慰和希望。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苦闷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