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作彭门客,羁心强自宽。
莺花春梦老,风雨麦秋寒。
吾道一尊酒,生涯半旧毡。
故园松菊好,翘首暮云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联,第一联“丙辰秋黄水漫口,奉家慈及眷属寄居徐郡城”写诗人在黄河南岸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被迫寄居徐州城。第二联“丁巳春,公暇赴省,侨居数月,旅窗述怀”写诗人在徐州期间的生活情景。第三联“久作彭门客,羁心强自宽”写诗人在徐州生活期间的心境。第四联“故园松菊好,翘首暮云端”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是诗人在徐州生活了几个月之后,又回到家乡。

【答案】

(1)译文:秋天黄河泛滥成灾,我一家老小被流放到徐郡城。

(2)译文:春天我到京城去看望父亲,在徐州住了几个月,在窗户上写下这些诗句表达我的感慨。

(3)译文:长久地作为徐州客人,心里却一直不安定。

(4)译文:春天花红柳绿,像春梦一样逝去;秋风萧瑟,麦子成熟了也感到寒冷。

(5)译文:我一生爱好饮酒,现在只能喝半壶陈年老酒了。

(6)译文:我在老家的山中松树旁边和菊花丛旁种了些草,希望它们长得更好。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徐州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因战乱而流落到徐州,被迫寄居于外。后四句写自己在徐州生活的近三个月的情况以及内心的感受。

开头二句写因战乱而被迫流落徐州的遭遇。“黄水漫口”,说明黄河泛滥之严重,而“奉家慈及眷属寄居徐郡城”,则说明自己被迫在外漂泊的原因。“丙辰秋”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当时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导致连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流落之苦,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丁巳春,公暇赴省,侨居数月,旅窗述怀”写在徐州期间的生活情景。“公暇赴省”是指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3),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期间,朝廷设台谏官以纠察百官,所以称为“赴省”。这里指的是他到京师述职。“侨居”是指寄居异乡,指流寓他乡。“旅窗述怀”是指他在异乡写的诗文。苏轼在徐州期间生活十分艰苦,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虽然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但却有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久作彭门客,羁心强自宽。”这句的意思是说:我长久地做徐州城的客人,心中的羁绊却极力地放宽。“羁心强自宽”,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

“莺花春梦老,风雨麦秋寒。”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的花儿已经凋谢,如同春梦一般,而秋风凛冽,麦子成熟了也有些许寒冷。这里的“莺花”和“风雨”都是自然景物的变化,而“春梦老,麦秋寒”则是通过季节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境。

“吾道一尊酒,生涯半旧毡。”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用美酒寄托我的志向,我的生活就像半张旧毡一样。这里的“吾道”、“生涯”都是人生的态度和经历,而“一尊酒”、“半旧毡”则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变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境。

“故园松菊好,翘首暮云端。”这句的意思是说:故乡的松树和菊花都好,我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云雾缭绕。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