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池周百武,受月更宜风。
楼影含飞动,花光入杳蒙。
鱼闲依静石,鸟倦息深丛。
何用揩明镜,方知色是空。
【注释】
华严精舍:佛教名词,指佛教的净土宗。
方池:即方形池塘。周百武:周围有一百零八个武。武,古代计量单位,一武约等于半里路。
受:承、容纳。月:月亮。更宜风:更加适合微风拂面。
楼影含飞动:楼台的影子在微动中显现出来。含飞:隐没于飞动之中。
花光入杳蒙:花朵的光采融入了幽暗朦胧中。杳:渺茫,昏暗。
鱼闲依静石:鱼儿悠闲地依傍着安静的石头。
鸟倦息深丛:鸟儿疲倦地栖息在茂密的丛林中。
何用揩明镜:何必用镜子去擦亮它呢。何用:何必。揩:擦拭。
方知色是空:才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如空中之花,虚幻不实。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在华严精舍中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感受着生命的真谛。
首联“华严精舍”,诗人以佛门净土宗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方池周围有一百零八个武,象征着佛法无边无际;月亮和微风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颔联“楼影含飞动,花光入杳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楼台的影子在微动中显现出来,花朵的光采融入了幽暗朦胧中,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美好。
颈联“鱼闲依静石,鸟倦息深丛”则转向了动物的世界。鱼儿悠闲地依傍着安静的石头,鸟儿疲倦地栖息在茂密的丛林中,都让人感到了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尾联“何用揩明镜,方知色是空”则是诗人的总结和感慨。既然知道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去擦亮那明亮的镜子了。这里的“明镜”比喻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执着和欲望,而“色是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和觉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