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抵作雪山看,延目晴岚入寿安。
卧佛阅人殊未倦,退翁专壑可胜寒?
同游如梦承平旧,宿约频移命啸难。
犹及残年见岩桧,风林况尚有馀丹。
重九后三日梅生鹤亭纕蘅招游退谷
香山抵作雪山看,延目晴岚入寿安。
卧佛阅人殊未倦,退翁专壑可胜寒?
同游如梦承平旧,宿约频移命啸难。
犹及残年见岩桧,风林况尚有馀丹。
注释:
重九后三日 梅生鹤亭、纕蘅招游退谷:重九节后三日,梅花生在鹤亭,纕蘅在退谷邀请我游玩。
香山抵作雪山看,延目晴岚入寿安:香山被当作雪山来看,远处的山峦在晴朗的云霞中隐约可见。
卧佛阅人殊未倦,退翁专壑可胜寒?:躺在佛像前的和尚,看尽人间沧桑,却依然没有厌倦;退隐山林的高士,独自享受着山水的乐趣,寒冷又何妨?
同游如梦承平旧,宿约频移命啸难:我们一起游览像做梦一样,都是从前承平时期的事情,但是约定好的时间经常改变,让我们难以按计划行事。
犹及残年见岩桧,风林况尚有馀丹:还能在晚年见到岩石上的桧树,看到风中的树林,虽然已经过了壮年,但仍然有馀力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后的第三天,与好友一起游历香山和纕蘅的情景,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香山抵作雪山看,延目晴岚入寿安”,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诗人用“雪山”来形容香山,以“晴岚”来表现山间的云雾缭绕,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颔联“卧佛阅人殊未倦,退翁专壑可胜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卧佛看尽人间沧桑,仍然不感到疲倦;隐居山林的高士,独自享受着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即使是寒冷也能抵挡住内心的寒冷。
颈联“同游如梦承平旧,宿约频移命啸难”,则描绘了与友人一起出游的情景。他们仿佛回到了从前承平时期的日子,但约定好的时间却经常改变,让他们难以按计划行事。这里的“承平旧”指的是过去的承平时期,而“命啸难”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计划行事。
尾联“犹及残年见岩桧,风林况尚有馀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看法。他感叹自己还能在晚年见到岩石上的桧树,看到风中的树林,虽然已经过了壮年,但仍然有馀力欣赏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残年”指的是自己的晚年时期,而“馀丹”则是指剩下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