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挥日手能闲,冠带扶锄水石间。
不见成阴心不死,长留遗蜕傍桥山。

注释:梁文忠的崇陵种树,就像补天挥日一般,是手能闲适的事情;他头戴冠带,手持锄头,在水石间劳作。然而,他并没有见到成阴的树木就心满意足,而是长留了遗蜕(指树身),傍着桥山。

赏析:这首诗是咏赞梁文忠崇陵植树的功绩。梁文忠的崇陵,即北宋仁宗皇帝赵祯的陵墓,位于河南巩县。宋英宗时,神宗、哲宗先后病亡,哲宗于绍圣四年病死,英宗于元祐元年病死。当时朝廷大臣纷纷请求立碑纪功,而文臣独有王安石上言:“陛下春秋高,宜求所以永年之术,不宜以土木为事。”神宗不答。至元丰元年二月,英宗崩,哲宗亦崩。宰相章惇等遂议建陵寝,以延岁月。诏令群臣各陈利害,王安石再次上书,谓宜速定议,不可迟疑。章惇等乃上表请立碑颂德,神宗下诏:“近者诸公所议,皆欲立碑颂德,朕意未安。”王安石又奏:“臣等非敢私议,盖为天下万世计耳。”神宗始悟,乃命文忠以下及执政详议其事。于是王安石力主修陵,而文忠独持异议。元丰五年,文忠出知江宁府,次年召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进封魏国公,改武成王。元祐初,文忠拜相,拜太师,封魏国公,加太尉,进封荆国公,徙封彭城郡开国侯。元佑六年,文忠卒,赠太师,谥文定,赐谥号文忠。其墓地在巩县西北15里的西陵村。文忠为人清刚简正,自奉节俭,居处无异寒士,故人称其“文正”。此诗即作于他死后的第二年。

每句七字,句法整齐。前两句用比兴手法写梁文忠种树的情形和精神。首句“补天挥日”,喻其功德巨大;次句“冠带扶锄”,喻其劳动艰辛。“补天”句用《淮南子·览冥训》中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的故事;“挥日”句取《列子·汤问》中夸父追日的故事。这两句既写出了他的功绩,又表现了他那种舍己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后两句写他对后人的期望。“不见成阴心不死”,语出《诗经·小雅·北山》,意为虽然看不到树木成荫,但他的心不死。“长留遗蜕傍桥山”,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意为他的遗骨长留,与桥山同在。这是说梁文忠虽已逝世,但后人永远纪念他的伟大功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