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吹月上,松杪暗泉鸣。
镫影凝寒重,秋声入户轻。
倚栏人万里,对酒夜三更。
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

即景怀华五贻堂

江风吹月上,松杪暗泉鸣。

镫影凝寒重,秋声入户轻。

倚栏人万里,对酒夜三更。

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

注释:

  1. 江风吹月上:江风拂面,月亮在水面上升起。
  2. 松杪暗泉鸣:在山松的顶部,暗泉发出清脆的声音。
  3. 镫影凝寒重:灯光映照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沉重。
  4. 秋声入户轻:秋天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轻轻飘进房间。
  5. 倚栏人万里:靠在栏杆上的人,远隔万里。
  6. 对酒夜三更:面对酒杯,时间已是深夜。
  7. 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西边的山峰隐约可见,那是我曾经送别的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首句“江风吹月上”和“松杪暗泉鸣”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感慨。

二、三两句“镫影凝寒重,秋声入户轻”,诗人通过灯光和声音的细节描绘,进一步营造了夜晚的氛围。这里,灯笼的影子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沉重,而秋天的声音却轻轻地飘进房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的四、五、六句“倚栏人万里,对酒夜三更”和“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自己。他站在栏杆旁,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他也回忆起曾经送别友人的情景,那种不舍和惆怅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倚栏人万里”和“曾经此送行”都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通过描绘西峰的路,再次引发了对自己送别友人的回忆。这种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也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