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峰头路,吟魂日夜过。
死奇曾是夭,诗好不须多。
谷雨茶谁寄,名山志永讹。
年年江水满,愁绝忆岩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可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先分析诗句,再翻译诗句,然后分析诗句的关键词,最后赏析诗句。

“瓯宁许秀才赓皞修武夷山志坠岩死”,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的许秀才赓皞在修撰《武夷山志》时因坠入悬崖而身亡。

“九曲峰头路,吟魂日夜过。死奇曾是夭,诗好不须多。” 这两句写许秀才在完成《武夷山志》后,仍不改其志,继续吟咏,直到英年早逝。

“谷雨茶谁寄,名山志永讹。” 这两句写他死后,有人送他的茶叶,但他生前却未曾收到,因为他生前只写了一首诗就死去了。

“年年江水满,愁绝忆岩阿。” 这两句写每年江水都会涨满,而他思念的人就在山中,因此他愁肠百结,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亡友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诗人对亡友的追思,表现了诗人坚贞的气节和高洁的人格。

首联“瓯宁许秀才赓皞修武夷山志坠岩死”交代了诗题中的主人公——瓯宁许秀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一位有远大志向和坚强意志的志士。他曾为修撰《武夷山志》而四处奔走,但因为道路艰险,最终坠崖而死。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九曲峰头路,吟魂日夜过。死奇曾是夭,诗好不须多”承接上文,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用“九曲峰头路”来比喻通往山顶的道路曲折险峻,用“吟魂日夜过”来表达自己日夜思念之情。同时,还用“死奇曾是夭”(意为曾经夭折的奇才)来表达对亡友才能被埋没的惋惜之情。而“诗好不须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祝福,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颈联“谷雨茶谁寄,名山志永讹”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亡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人在得知亡友已故的消息后,便开始四处寻找他的遗物,希望能够睹物思人。然而,当他得知亡友的遗物——茶叶已经被送到了远方的时候,心中不禁感到十分遗憾。而当诗人再次翻看那已经破损的《武夷山志》时,又不禁感到一阵心痛和惋惜。

尾联“年年江水满,愁绝忆岩阿”则是诗人对自己孤独一生的感慨。诗人在每年的春天都会来到山中,看着江水波光粼粼,听着鸟儿啼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尽的愁绪。而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与亡友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然而,如今一切都已成往事,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赏析:

本诗以“瓯宁许秀才”为主人翁,以《武夷山志》为线索,描写了一个文人对亡友的追忆及自己的悲伤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直接点明主题。瓯宁许秀才在完成《武夷山志》后,不幸坠岩身亡。这一悲剧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更让人深思:文人为何如此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呢?

颔联则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悲剧。许秀才一生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但他的道路却异常艰难。他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还要承受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种双重的压力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最终,他选择了死亡这条唯一的出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许秀才的悲惨命运。当他得知亡友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惋惜。他四处寻找亡友的遗留物品,希望能够找到一丝安慰。然而,当他打开那已经破损的《武夷山志》时,却只能看见一片空白和尘埃。这让他更加感到绝望和无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为亡友留下点什么。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一种抒发。每年春天到来之际,他都会来到山中,静静地望着江水波光粼粼、聆听鸟儿啼鸣声。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都无法驱散他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他总是忍不住想起与亡友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式,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寂寞和悲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亡友的无尽思念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信念。同时,它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道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