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会九派,惊涛浩无边。
浔阳三舍余,五日劳洄沿。
层崖出危堞,孤城枕江壖。
茫茫辨洲树,稍稍开墟烟。
即景感徂岁,望古怀昔贤。
水势枞阳西,山光义熙前。
我因一囊粟,乘此万里船。
所求亮锱铢,忍受旁人怜。
造物养不材,饮啄良有缘。
但当咏时运,便可归园田。
三复乞食诗,操瓢亦欣然。

【注释】

彭泽县:今属江西省。

大江会九派,惊涛浩无边:指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于九江。

浔阳三舍余: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五日劳洄沿:五天后我沿江东行了。

层崖:山崖。

出危堞:从城上突出来的城墙。

孤城:孤立的城堡,指江州。

洲树:指洲渚上的树木。

望古怀昔贤:遥想前贤。

水势:指长江的水势。枞阳县在九江县西。

山光义熙前:指东晋义熙年间,谢安曾登临庐山。

一囊粟:指粮食。

乘此万里船:乘坐这艘万里船。

所求亮锱铢:所求的不多。

忍受旁人怜:忍受别人的怜悯。

造物养不材:造化养育了无用的人材。

饮啄良有缘:吃喝和啄食都是缘分。

但当咏时运:只要感叹时运的变化。

便可归园田:就可以归隐田园了。

三复乞食诗:反复吟诵《乞食》这首诗。

操瓢亦欣然:拿着瓢子也很高兴。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归隐田园生活的喜悦。

首联写诗人来到九江后所见的景象。“大江会九派,惊涛浩无边”,描绘了长江浩瀚无际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接着诗人又写了九江周边的景色,“层崖出危堞,孤城枕江壖”,描绘出了九江周边山峦叠起,江滨城垣险峻的壮丽景观。

颔联写诗人在大江边游览时的心境。“茫茫辨洲树,稍稍开墟烟”,通过观察江边洲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渐渐散开的炊烟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气息的向往。

颈联继续描写大江边的景色,“望古怀昔贤,水势枞阳西,我因一囊粟,乘此万里船”。诗人遥想古代贤达人士的风采,感叹长江之水浩渺无边,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名利地位的追求已经放下,只想归隐田园的愿望。

尾联写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造物养不材,饮啄良有缘”,“造物”指天意,“饮啄”指饮食,“良有缘”意为命中注定。诗人认为,自己虽然不是有用之才,但也能像天地一样包容万物,享受自然的恩赐。他渴望过上自由自在、与世隔绝的生活。最后两句“但当咏时运,便可归园田”,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归隐田园生活的美好期许。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表达了他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