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岭南,地暖少霜霰。
即无春雨膏,青山终不变。
况经三日霖,一绿万峰遍。
我时冒雨来,湿翠泼人面。
回飙揭层烟,岚光递隐见。
密雨渍颓云,模糊又一片。
宿雾松杉深,浓露藤萝罥。
生气入深山,草木郁葱茜。
樵径碧逾高,烧痕青山旋。
山畬叠鱼鳞,棱棱自筑堰。
高低畎浍盈,横溢水花溅。
溪谷酣笙镛,树杪明匹练。
应接声色劳,远近耳目眩。
衣装无寸乾,吾游岂告倦。
【注】
- 小岭:山名。
- 湖南近岭南:指湖南靠近南岭。
- 地暖少霜霰:湖南气候温暖,很少下霜和霰(雪)。
- 即无春雨膏:即使没有春天的雨水滋润。
- 青山终不变:即使山上的草木最终也不会因为湿润而变色。
- 况经三日霖:更何况经过了三天大雨。
- 我时冒雨来:我时常冒着大雨来到这里。
- 湿翠泼人面:雨水打湿了翠绿的树叶,像泼在脸上的水一样。
- 回飙揭层烟:回风吹散层层的雾气。
- 岚光递隐见:云雾中的光芒逐渐显现出来。
- 密雨渍颓云:密集的雨水打湿了低垂的云朵。
- 模糊又一片:模糊地映照出一片景色。
- 宿雾松杉深:夜晚的雾气笼罩着松树和杉树,它们显得更加幽深。
- 浓露藤萝罥(juàn):浓密的露珠附着在藤萝上,像是被绳子缠绕住。
- 生气入深山:生机勃勃的气息渗透进了深深的山中。
- 草木郁葱茜(cǎn):树木和花草繁茂,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
- 樵(qiáo)径碧逾高:砍柴的人走在青石铺成的山路上,道路变得更加青翠。
- 烧痕青山旋:经过火烤后山峦变得曲折。
- 山畬(shú)叠鱼鳞,棱棱自筑堰(yàn):山地之间层层叠叠的山丘,就像鱼鳞一样排列整齐,每一座山丘都像是人工堆砌的堤坝。
- 高低畎浍盈(kuàng hé yíng):高低不平的小沟渠里充满了积水。
- 横溢水花溅:水流溢出,溅起了水花。
- 溪谷酣笙镛(shēng róng):溪谷间传来阵阵笙簧乐器的声音。
- 树杪明匹练:树枝顶端如同挂上了一匹白色丝带。
- 应接声色劳:应接不断的声音和色彩让人感到疲惫。
- 远近耳目眩(xuàn):无论是远近还是听觉视觉都令人眼花缭乱。
- 衣装无寸乾(gān):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 吾游岂告倦:我来这里游玩并没有觉得疲倦。
【赏析】
《过小岭》是唐代诗人李嘉佑所作,此诗写诗人游览小岭的所见所感。全诗四联十二句,从早至晚、由近及远,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联点明了题意“小岭”,指出诗人是从湖南出发,经过小岭,来到此处。第二句“地暖少霜霰”交代了小岭一带的气候特点,说明这里的天气温暖,很少下霜或霰,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气氛。第三句“即无春雨膏”,进一步强调了小岭地区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色。第四句“青山终不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恒久不变的赞叹之情。
颔联“况经三日霖,一绿万峰遍”承接上文,描绘了小岭地区连续三日的暴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这里的“霖”字不仅指降雨,还隐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暴雨过后小岭的景象:“一绿万峰遍”。这句诗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小岭地区山峦苍翠、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颈联“我时冒雨来,湿翠泼人面”则是诗人自己冒雨来到小岭的真实感受。这里的“湿翠泼人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雨水打湿的树叶洒落在脸上的感觉,仿佛是在欣赏一场绿色的雨幕。
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小岭地区行走的情景:“回飚揭层烟,岚光递隐见。”这里的“回飙”、“揭层烟”、“递隐见”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这些景象又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尾联“衣装无寸乾”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小岭地区的生活状况。这里虽然身披湿漉漉的衣服,但没有一丝干爽之感。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狼狈的状态让诗人更深入地体验到了小岭地区的自然之美。最后一句“吾游岂告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旅行的满足和愉快之情。尽管旅途劳累,但能够在小岭地区感受到如此美好的自然风光,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小岭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