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后,其如酒易醒。
五更谁独省,百感我曾经。
敲断霜林寺,声传云母屏。
年年离思搅,不异客舟听。
【解析】
题干是“闻钟”。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诗人夜闻寺钟的所思、所见、所感。第一句“月落乌啼后”,点出时间是在月落之后;第二句“其如酒易醒”,写听到铃声容易令人忘却一切烦恼,犹如饮酒过后容易使人昏醉一样;第三句“五更谁独省”,写听到钟声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在思考;第四句“百感我曾经”,写听到钟声后回想起许多往事;第五句“敲断霜林寺”,写听到钟声后想到寺中霜打的树林;第六句“声传云母屏”,写听到钟声后想到屏风上传来的声音;最后一联“年年离思搅,不异客舟听”。这两句写出了听到钟声后产生的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月亮落山以后,乌鸦啼叫,我不禁思念家乡;听到寺钟响起容易使人忘却一切烦恼,犹如饮酒过后容易使人昏醉一样。深夜里听到钟声,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往事。听到钟声后想到寺中霜打的树林,看到屏风上传来钟声。每逢听到钟声,都会引起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赏析:
首联“月落乌啼后,其如酒易醒”两句,是诗人对当时心境的自我描述。诗人用“月落”二字点明时间,以突出听到钟声的特定时刻。“月落”而“乌啼”,夜色渐深,诗人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听到钟声,他顿生“其如酒易醒”之感。诗人用“其如”二字,既表达了对钟声的厌恶,又流露出听到钟声后的愉悦心情;这种心情,正如酒醉之后的酣畅淋漓一般。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酒”比作“钟声”,把钟声比作“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听到钟声的心境。
颔联“五更谁独省,百感我曾经”两句,是对听到钟声后思绪的进一步拓展。诗人用“五更”二字表明时间,以突出听到钟声的特定时刻。“谁独省”三字,表明听到钟声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在思考。“百感我曾经”一句,表明听到钟声后回想起许多往事。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将听到钟声时的思绪与过去的经历相对照,从而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颈联“敲断霜林寺,声传云母屏”两句,是诗人对听到钟声后所见景象的具体描述。诗人用“敲断”二字描绘了钟声之响,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钟声的回荡与传播。“霜林寺”三字,表明听到钟声时想到的是寺院中的霜打树林。而“云母屏”则指的是屏风上的花纹。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母屏”比喻成“霜林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听到钟声后所看到的景象。
尾联“年年离思搅,不异客舟听”两句,是诗人对听到钟声后产生的感受的总结。诗人用“年年”二字表明时间的长久,用“离思”二字表明听到钟声时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听到钟声时产生的思乡之情夸大到了极致。最后一句“不异客舟听”,更是将听到钟声时产生的思乡情感与乘坐小船听水声进行了对比,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歌通过对听到钟声时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