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成眠恼漏迟,披衣兀坐倚篷时。
行踪到处同萍梗,别梦连宵怅柳枝。
易长愁苗花夜合,难抛情种豆相思。
明朝又作寻巢燕,未识朱门更傍谁。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在旅途中因夜晚难以入眠而感到的苦恼,以及他对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的深刻感受。

夜不成眠恼漏迟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导致的失眠。
披衣兀坐倚篷时 - 这句描述的是诗人起床后,孤独地坐着靠在船篷上的状态。这里的”兀坐”表示长时间地坐着,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无助。
行踪到处同萍梗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认为自己如同漂浮在水中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地方。
别梦连宵怅柳枝 - 这句表现了诗人在离别之夜,因思念而产生的痛苦和惆怅。
易长愁苗花夜合 - 这句使用了双关语,一方面指易长得令人担忧的草,另一方面也比喻思念之人难以捉摸的心情。
难抛情种豆相思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情厚意,即使不能在一起,也希望彼此的心能够永远相互牵挂。
明朝又作寻巢燕 - 这句描述了诗人明天又要去寻找栖息的燕子,暗示着对自由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未识朱门更傍谁 - 这句表达了对权贵之家的不屑和对平凡人生的珍视,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赏析:此诗通过诗人在旅途中无法入睡、独自坐在船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相思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行踪到处同萍梗”和“易长愁苗花夜合”,使得整首诗更加形象和富有情感。此外,诗歌最后一句“未识朱门更傍谁”,更是反映了诗人对于权贵生活的不满和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