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想高寒月倍明,楼台七宝竞妆成。
剧怜天上清虚府,空署仙曹籍后名。
【注释】
“癸丑”: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当时蒋颖生大令在浙闱奉调帘差,因为例格,明经科考试没有参加的凡五人出闱后,蒋颖生大令以闱中和中丞监临原韵七绝四首见示。“因格于例”意思是因为按照惯例。“境想高寒月倍明”:想象着那高远冷清的地方,月光更显得明亮。“剧怜天上清虚府”,很可怜天宫里那个清闲寂寞的府第。“清虚府”,指月宫。“空署仙曹籍后名”,空挂着一个掌管神仙事务的官职,却无人能入其中,只能在簿册上留下名字。
【赏析】
这首诗写于万历三十七年(1619)春,诗人应浙闱之命,奉调帘差,而未能应试。诗人面对考场,思绪万千,不禁想起当年与友人同游西湖,泛舟湖上的往事。然而此时已物是人非,故作此诗。
开头两句,诗人设想自己置身于一个遥远而幽寂的地方,那里只有一轮明月,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高寒”形容环境之清冷,“月明”则点出时间之清静。这两句看似写景,实为烘托自己的心境。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天上的月宫。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空荡荡的宫殿,宫殿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莫测。诗人用“清虚府”来形容这个宫殿的特点,让人联想到那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仙境。
诗人感叹自己只能在这个宫殿里留下名字,而不能进入其中,成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这种感受让他倍感凄凉,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