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青磷瀚海头,琵琶一曲起边愁。
眼前滴尽征人泪,并作黄河地底流。
【注释】
塞上曲:乐府《横吹曲》调名。
青磷:青色的磷火,古人以为死人骨未化成水气前所呈现的颜色。
瀚海头:指沙漠之边。
琵琶一曲起边愁:用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诗意。
眼前滴尽征人泪:指征人泪流满面的样子。征人,泛指出征的人。
并:同“拚”,拼死,尽力。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军中作,以写景寄意,抒写征人的悲愤之情。
首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边塞景色。白骨青磷,瀚海无边,极言沙漠之广袤。瀚海,即大漠,古代对沙漠的通称。青磷,即磷火,古人以为死者骨未化成水气前所呈现的颜色。此句写沙场荒凉,战马嘶鸣,战士长眠于沙漠之上,其情其景凄怆悲凉,令人心惊胆寒。“瀚海头”三字点题,表明诗人所见为边塞之景,而“青磷”一词又暗示了战争的惨烈。
次句“琵琶一曲起边愁”,则以声衬形,借音乐之声来渲染边地之愁。王之涣《凉州词》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借用其意,表达了诗人对征战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哀怨之情。这里的“起”字,既是对音乐之声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眼前滴尽征人泪”,则将镜头对准了征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流血牺牲,但当他们看到家乡亲人时,却只能流泪告别。这句诗既表现了征人的悲愤之情,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一句“并作黄河地底流”,则将视角转向了黄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然而,当它成为战场时,却又成为了战士们的坟墓。这里的“并作”二字,既形容了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态势,又暗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而“地底流”则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被战火焚烧后的惨状,让人不禁为之心痛。
本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音乐之声的烘托以及对征人泪的倾诉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悲壮而又感人的战场画面,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的关键词“青磷”、“瀚海头”、“琵琶一曲”、“黄河地底流”等都极具象征意味,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