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已去谪仙死,地底诗魂呼不起。
人世迢迢千百年,兹山苍翠犹如此。
朅来江水孤帆过,山光水光相荡摩。
此行翻恨风太利,未能舣棹穷搜罗。
停杯遥向山灵语,山与诗人共今古。
诗人一去不复留,山中灵气谁为主。
我欲题诗最上头,挥毫谡谡风生秋。
腕中仿佛作云气,如有山灵来语愁。
舟中望敬亭山
谢公已去谪仙死,地底诗魂呼不起。
人世迢迢千百年,兹山苍翠犹如此。
朅来江水孤帆过,山光水光相荡摩。
此行翻恨风太利,未能舣棹穷搜罗。
停杯遥向山灵语,山与诗人共今古。
诗人一去不复留,山中灵气谁为主。
我欲题诗最上头,挥毫谡谡风生秋。
腕中仿佛作云气,如有山灵来语愁。
【注释】
①敬亭:在安徽宣城北,是李白曾流连的地方。
②谢公:谢朓。
③谪仙:指唐代大文豪李白。
④地底诗魂:地下的诗歌之神。
“此”,指敬亭山。
⑤朅(qiè)来:不久。朅,通“克”。
⑥相荡摩:相互冲激、磨擦。
⑦此行:这次游山之行。
⑧舣(yǐ):停船靠岸。
⑨停:停止。
⑩山灵:山神。
⑪今古:古今,这里指从古到今。
⑫主:主宰。
⑬最上头:最上面。
⑭肃穆:严肃庄重的样子。
⑮挥毫:挥笔写文章或书法。
⑯谡谡(sù):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⑰秋:秋天,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赏析】
《舟中望敬亭山》,唐李白所作。这首诗写于天宝三年(744),李白因供奉翰林而得宠,又因权臣谗毁而赐金放还。这首诗是他在泾县行至敬亭山时即景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仕途失意的感伤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语言清新隽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两句以“已去”、“呼不起”为转折,表明李白的离世和谢朓的去世是同时的,而谢朓却无法唤醒李白的诗魂。这一句既写出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又暗含了李白的身世之悲。
颈联“此行翻恨风太利,未能舣棹穷搜罗”,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李白此次游山之旅的感受与心情。这句诗既表现出他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又流露出他对于仕途失意的无奈之感。
尾联两句“停杯遥向山灵语,山与诗人共今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与感慨。他感叹自己的一生如同流水般匆匆而过,却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敬亭山似乎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与他共同度过时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它不仅描绘了敬亭山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李白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慨。